太极拳中的抖劲,是一种集爆发力与智慧于一身的技巧。它源自缠丝劲和腰裆劲,通过快速、螺旋、气足、力的猛烈和动作的短暂来实现突如其来的效果。在推手的实践中,尤其是在互相“喂”的过程中,可以更快地提升技术。此外,从单式中抽取几个来反复练习,可以无所顾忌地展现全身各部位的力量。
太极拳家总结了发劲经验,其中包括掌握每个关节的力量,同时保持内外兼修,以增加身体对抗力的能力。练习时,要先能化而后受击,再逐步提高到能够抖发。这涉及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及塌腰落胯,气向下沉,劲往前发,这些都是为了锻炼任脉、督脉以及带脉和冲脉,使内外兼修,增强打击力。
在练习过程中,一开始要注意动作的柔顺协调正确,然后再研究集中爆发力的速度和强度,这是从顺至巧再至于技的一种训练方法。当单独练习时,要努力使动作具有旋转性和刻意性,以风声呼呼、气势雄壮为准;否则,“拳无功,一场空”。
古代太极拳家的散打表演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情境,他们以目光如电、中冷笑嬉等手法展现出虎威与鹰扬之美,其技术特点是以柔克刚,用黏随策胜或用刚克刚,无坚不摧。他们的手法包括碰啄劈拿等,以及分筋错骨等;运用的操作有黏随抖截,让犯者立仆;还有跌法,如手当足用等,都表现出了变化轻柔而灵活多变。
最后,他们还掌握了一套拿法,即粘连黏随乘势借力,使人心服口甘。这一切都体现了太极拳中的精髓——以少胜多,以静制动,以柔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