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法有几种?太极拳、武术和八卦掌是其中的几个主要代表。太极拳是一种以“推手”为基础,强调柔韧性和内在力量的传统武术形式。它要求练习者发挥身心协调、动作自然流畅的特点,以达到对抗或防御敌人的目的。
要真正掌握太极拳,需要通过五个步骤进行训练:
第一步:肢体力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在出手时,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以打软。只有肩关节松开,可以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顺达梢节。
第二步:脊柱力
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后,就要开始锻炼脊柱力的力量,用脊柱带动小臂,使其运动加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使两只胳膊像两根铁链鞭一样,整个小臂沉甸甸地,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第三步:丹田力
经过上一步骤,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攻击能力,但这只是初级功夫所能达到的水平。这时还需要进一步修炼丹田之力,将整体劲力的中心放在丹田(即骶骨)上,从而使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一种正确方式。一旦通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训练并形成本能反应,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能力,即找到修炼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使得丹田之气能够顺达全身各处,不再产生内耗。
第四步:身法力
只有真正具备了身法力的内家拳才能称得上登堂入室。这里指的是“六艺”中的形意拳将“鹰捉”定为“母拳”,删去“雷声”,将“鸡腿”、“龙身”、“熊膀”、“虎豹头”称为“四相”。这些形意必须依靠丹田内气充足,并能气贯周身,以及躯干内气血充盈,让每一个大关节都有一定的扩张空间,使身体内部如同抻筋拔骨般感觉到劲力的存在。
第五步:整体劲力
最后一步是达到整体势力的状态,这需要通过桩功训练,使整个骨架贯通,筋肉连结,让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胯到手指都有柔韧无比的情感。这是形意拳与八卦掌共同追求的一致目标,也是王芗斋先生提倡的大成境界之一,只有达到这个境界,对任何情况下的应变和反击才会无坚不摧,无招胜有招。此外,还需利用兵器如大杆、大枪等来强化未能完全实现的地方,以便更快地理解各种运劲诀窍,最终实现无须明显发力的静态威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