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书法李毅强探索武术与艺术的融合

学习书法已近三十载,主攻隶书。2010年8月,我开始接触太极拳,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书法的角度去体会太极拳给人以“心为笔、画为拳”的感觉。下面,我将浅显地探讨太极拳与书法相融之处:

一、练习太极拳时必须站稳,“浑圆桩”是力量的起点。同样,在写字时,“定气先将两足安”,才能挥洒出刚健有力的字迹。

二、“要想精通传统太极拳,就必须掌握好每一步!这与初学书法时必须先学会基本笔画一样,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夫!无论是太極拳的一招一式,或是書法的一點一横,二者皆重中之重!”

三、举例来说,傳統四十二式中的“搂膝拗步”,其主要表现是“搟膝推掌”,动作要“舒缓到位”。这就如同書法中的筆筆到位,每個筆畫收筆時都不能急促,要落稳后再提筆收峰,一文一武,却相得益彰。

四、练习太極拳的人首先要“松”,这个“松”要靠自己悟,只有你真正能“松”了,你才明白原来老师讲的“松”是一种特殊感觉。比如:杨式傳統太極拳四十二式中的左右云手,老师反复強調肩要放鬆。如果不会放鬆,那麼動作就不會協調!

五、在打太極拳中学会放松,这一点让我想起范曾先生谈中国書法之美中的一段話:“現在流傳下來的帖,比如怀素的《苦笋帖》、張旭的《肚痛帖》都是寫的是便條,這便條留了下來,现在成了書法至寶千古杰作,是為何?因為他們在寫這些字時很隨便(用筆自由自在);好書法就是在書家不經意與放鬆之間形成。”學書也講究一個「松」字,這個「松」指的是只有心氣平和才能「放鬆」身心地臨摹和搞創作,也就是說只有靜下來才能沉下去……

六、一年多来我深感悟到 太极内外兼修,与书艺内外兼修是一个道理。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动态还是静态方面,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我们都应该追求高标准、高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七、学习任何艺术或技能,都需要具备精心苦心恒心。在学習書藝與練習大力丸運動,有著共同之處,如選擇合適於自己的種類(技巧),並且進行循序漸進,以確保理解和實踐過程中所需遵循的心理準備。

八、二者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通过专注集中来实现运动与创造力的结合。我发现,在进行任何艺术活动时,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呼吸节奏,并让身体随着呼吸自然而然地运转,那么即使是最细微的情感表达也能被捕捉并展现出来。

九,对于那些寻求完美体验的人们来说,无论是在练习某个特定的武术姿势或是在绘制某个笔画,都需要找到一种既柔软又坚韧的手腕来支撑整个过程。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那份灵魂深处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其实正是我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追求——一种既温柔又强大的存在状态,它跨越了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永恒未解之谜。

十最后,我想要强调的是,即使我们只是简单地尝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变化,让我们的身心焕发活力,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以及它给予我们的许多惊喜和挑战。在这一点上,无疑,我们可以说这种对抗性的平衡正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并通过这样的适应性,从而增强自身生存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单纯机械操作或抽象理论思考。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