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钓友们在找底时遇到的困惑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浮标露出水面3目变成4目后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并非复杂之事。关键在于我们挂上的物品及其体积和重量与使用的钓饵之间的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稳定的流动区域或是养殖池塘等地方,那么水底通常存在着不均匀厚度的“虚底”。若用较重的铅皮来找底,钩子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到更硬实的地面上,当换上轻便多了许多的小鱼饵时,因为其重量比铅皮轻很多,所以钩子就可能沉到底部,而不是停留在虚顶表面或者浅层,这样浮标就显得高出水面更多,自然而然地增加了浮标出现的目数。
我曾经尝试使用与小鱼饵体积相近的大橡皮块来找底,但重要的是要强调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接近于小鱼饵,一旦超过某个程度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因此,不难想象,在厚实“虚底”下用硬且重的小鱼饵进行钓鱼,如果它穿过“虚底”落到“实底”,那么即使有食欲也不可能吃到这些不能触碰的地面上的小鱼饵,这怎么能有效地进行捕捉呢?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来寻找海床,其理由有两个:一是不会脱落,使得寻找位置更加准确;二是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以及不同种类的小鱼饵选择合适大小和不同的橡皮块,以此来随意调整。这一点取材方便,只需将学生擦字用的橡皮切割成各种形状即可(这些四边形比常规圆形或球形多出了棱角,对于它们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它们不会轻易被吸引)。由于四边形大小和重量应以2-3目为宜,或稍微大于实际渔获所需,即可让标尖超出挂点1或2目太多也不好。
如果想要通过灵巧的手法捕捉,则可以把橡皮块悬挂在下面的钩子上寻找海床;如果希望采用坚韧的手段则将其悬挂至上端。在为了确保能够找到正确的地图而又避免测量超越,请采用反向验证法进行检查。
例如,将5目黄色线缆调整至5目的位置,然后再次悬挂并双倍确认达到5目的深度,从此处开始减少浮标高度直至变为4目的深度,再次回到初始状态即可。此方法保证了既没有溢出,也没有不足。
当换入真正用于捕捉的小鱼饵后,如果它比用于测定海床深度的小工具轻,那么浮标就会略微升高,可选择暂不移动或重新降低至5目的位置,以观察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觉得还不够安全,有些人总感觉不安,认为没办法完全信任自己的判断。我认为宁愿花费更多时间确保一切完美无缺,不要急躁地做任何事情,特别是在追求鲫鱼时,更需要注意不要让这只特殊类型的淡水生物误判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