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标准化已经成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现实。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作为武术的发源地,中国理应是制定武术标准的领导者,而太极拳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将太极拳带入奥运赛场。这一举措为太极拳赢得了国际认可,并且推动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杨式太极拳研究社,以及杨班侯传人郭连荫等人的努力下,太极拳不仅在美国,还在多个国家如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建立组织和中心。
改革开放后,陈式和武式太极拳迅速走出国门,其发展势头良好。在国际间,让世界了解到中国有多个门派、风格各异、练法不同的太极拳。
然而,在历史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太極之義缺乏共同认识,没有把兩者的區別與聯繫交代清楚,用陰陽之分去解釋大錯失了陰陽之合意义。同时,对于我国传统包容“三教无两家”、“通言皆太極”的理念缺乏认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加深,加强对古代文化遗产特别是武术艺术进行规范管理已成为时事政治上的热点话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明确并推动我国传统武术尤其是 太極拳 的客观標準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文化遗产保护,更能提升我國傳統運動藝術的地位,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樣化而又有特色的運動選項。此外,這也將對全民健身產生積極影響,有助於培養公民健康生活習慣,是推動當代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