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已近三十载,主攻隶书。2010年8月,我开始接触太极拳,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书法的角度去体会太极拳给人的感觉,那种“以心画之”的韵味让我深受启发。下面,我将尝试浅显地探讨太极拳与书法相融合的几个要点:
一、练习太极拳时,我们必须站稳“浑圆桩”,力量来自地;同样,在站姿写字时,“定气先将两足安”,只有稳固的下盘才能挥洒出磅礴的笔力。
二、“掌握好传统太极步”是学习这门艺术的关键,这与初学书法时必须扎实基本笔画一样,都需要坚实基础。无论是一招一式,或是一点一横,二者在基本功上都是重中之重。
三,如同42式中的“搂膝拗步”,动作需“舒缓到位”,每个笔画收笔都不能急促,每个动作落稳后再提起,这样的和谐共生,让我想到了书法中的运笔技巧,每一个轻重缓急都重要,不仅如此,收峰也需留意,以确保每个字形完美。
四、练习太极拳首先要达到“松”的境界,这种松,是内心悟出的感受,只有真正能松,才能理解老师讲解中的那种状态,就像杨式传统42式中云手,要放松肩部;若无法放松,则动作失去协调性。怎样在打拳中学会放松?这让我想到范曾先生关于中国书法美的一段话:“现在流传下来的帖,比如怀素《苦笋帖》或张旭《肚痛帖》,都是便条化简,却成为了至宝千古杰作,因为他们写这些字时很随便(用笔自由自如);好书法就是在不经意与放松之间形成的。”
五、学了多年的拳术和读深感悟到:所谓“力”并非大力士或粗壮工人所拥有的拙劲,而是通过久久练出的内劲,即力由意生,意到力至。这使我明白,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涵要求高严,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规范严格,每一个动作就是每一笔或每一个字。
六,如果没有深入思考而只是机械模仿,一切都将不得要领,就像未掌握运笔技巧,没有懂得横竖撇捺,那么临摹碑帖,也许永远达不到真髓。
七学习书法和学太极拳一样,都需要精心、苦心和恒心!就像学执笔运筆,再学基本筆畫與結構,然后學章法布局,選好碑後臨摹相間,一文一武却相得益彰。而且,在选适合自己的套路方面,我选择了杨式传统 太極拳!
八、始终有一种“意”在起作用,无论是在运动还是临摹过程中,都要求思想集中,与呼吸配合完成每一步或者每一个字迹。
九、正如开合蓄势要求节节相贯,将黑白布局融为一体,将虚实交织成为整体,以致于空白也是组成部分之一;结字既须虚实相生,又须阴阳应对,使作品质量提升。一阴一阳、一开一合,是练习必不可少的一环。在此基础上,还有另一层含义——"提按"即虚实之分,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刚柔并济的情趣,而这正是练习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追求的心理状态及技术特征。
十最后一点,有别于其他运动与艺术活动的是,它们共同强调的是一种特殊的心态——既可以陶冶情操又能健身防病,同时还能够延年益寿。但它们使用相同的手段——柔软来表现刚猛。这正是我们常说的"刚柔并济"哲理,其中包含着如何平衡这些矛盾元素,以及如何让它们产生协调共生的效果。在打击过程中,以柔为基,用刚来加强;同样,在创造文字世界中,也展现了这种哲理,如汉代碑刻《张景碑》,展示了一种方圆兼备、高低错落的情趣,让人感到端庄而杂流丽观赏良多,并且具有婀娜可爱之美。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