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疑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它为什么变成了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你需要考虑的是你使用的底找物品与你的钓饵之间的体积和重量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流动区域或者是养殖池塘,那么水底通常会有不同厚度的“虚底”。如果你使用的是比较重的铅皮作为底找工具,钩子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更硬实的地方。当你换上轻一些的钓饵后,由于它比铅皮轻得多,钩子就会沉到底部,而不是停留在虚顶表面或浅层,所以浮标就会显现出更多目的数。
我曾经用与我的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寻找底部,但重要的是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与你的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超过了某个重量限制,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如果你使用坚硬且密集的大型饵料,在厚实虚顶下的水下 钓鱼,那么这些饵料可能穿透虚顶直接落在地表,因此鱼儿无法看到它们,也无法食用它们。这无疑是一个不理想的情况。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底找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会脱落,使得搜索更加准确;二是可以根据视觉标记(浮标)的粗细以及所选用的液态胶粘剂(即“假肚”)或实际用的棕色泥土等质地、软硬程度选择合适大小和重量不同的橡皮块,可以非常灵活地进行操作。此外,用学生擦字板上的橡皮片切成各种形状的小立方体也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它们对鱼来说既陌生又难以捕食,更易于找到正确位置。在挑选橡皮块时,最好让其质量足够,以保证能达到2-3目浮力所需,并且略大于您将挂上的真实吃货,以便稍微超过挂点1至2目,这样既不会太轻也不会太重。
如果您想要尝试一种名为“反向验证法”的技巧,可以通过调整您的浮标位置来确认是否已经触及到了真正的地面。例如,当您的目标为5目深度,您可以将双端分别带着同样的数量线团悬挂到底部,然后观察视觉指示器露出的高度。如果没有变化,则意味着您已触及了最终目标。而为了保持这两者平衡,您只需继续移动视觉指示器直到达到4目深度,然后再次回到5目的位置。这一技术可以确保找到正确的地面而避免超越。
最后,如果您换上了新的真实吃货并发现它比之前用于测量的地球干燥物轻,就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比如重新设置视觉指示器到5目的高度,即使暂时保持不动也是可行的,之后再根据实际效果进一步调整。在整个过程中,对于是否真的触及到了最终地面的感觉可能有些模糊。但从我的经验来看,无论多忙,都值得花费时间确保这一点尤其对于那些追求鲫鱼这种较为挑剔类型渔获者而言,因为鲫鱼并非像鲤鱼那般能够掘泥觅食,是完全依赖眼睛捕捉食物,不具备挖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