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疑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为什么会变成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能理解使用哪种物品去找底,以及它们与钓饵的体积和重量之间的差异。例如,在自然环境下的稳定流动区域或者养殖池塘,如果水底有厚度不等的“虚底”,用比较重的铅皮作为橡皮块的话,它容易穿过虚底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你换上轻质饵料时,由于其重量比铅皮轻了许多,钩子就会沉到底部,而不是落在虚顶表面或浅层,因此浮标所示出的目数自然增加。
我曾经使用与钓饵体积相仿的小橡皮块来找底,但需要强调的是,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接近钓饵。一旦橡皮块超过了某一程度,就可能出现类似情况。因此,不难想象,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厚实虚顶下的水下钓鱼,那么这些 钓饵将穿过虚顶落入实底,但鱼儿看不到也吃不到,这怎么还能成功?
我喜欢用小型橡皮块来寻找,因为它不会脱落,而且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浮标和本身轻重以及水下的软硬选择适当大小和质量不同的橡皮块。这使得操作变得更加随意且方便。切割学生擦字用的橡皮片成不同大小立方体即可(这种四棱形比常规圆形或球状多出棱角,对鱼来说不习惯,更容易被忽略,从而找到位置更为顺畅)。选择好的尺寸和质量应基于以2-3目为标准,并稍大于实际要挂上的钓饿,以确保能够覆盖并超过1或2目的刻度,同时避免过载或过轻。
如果是为了捕捉灵活性高的大型鱼,可以将这样的灯心草挂在下端;对于捕捉顽固性强的小鱼则直接挂到主线上。不过为了确保准确地找到而不会超越目标,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进行检验。
例如,当调整5目时,将双边均放置相同质量的小灯心草至最低点,使得总共达到5目,然后再将浮标向下移动1位,看是否回到4位。如果没有变化,则意味着已经触及到了最终目标。在此基础上继续调整直至达到4位,然后再次将之提升回5位即可完成校正过程。此方法通过反向验证保证了正确性的同时避免超越目标深度。
最后,在换上了新的填充物后,如果发现填充物比测定的灯心草轻,便会导致浮标升高一点,可进一步调整至原来的高度,或保持现状先行试探,看待观察效果再做调整。如果对自己是否已完全触及到真正的地步感到不安,我认为宁愿花更多时间确保精准无误,也不要急于求成,尤其是在追逐鲫鱼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能让填充物穿透虛頂,因為鲫魚並沒有掘泥觸食能力。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