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内涵丰富而精妙,“以求太极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独特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通过意念的变化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强调走内劲而不显露外形,从而达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武禹襄先生在创编武式太极拳时,将陈式和赵堡两家太极拳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紧凑小巧又深邃复杂的练功方法,这使得它既适合于修身养性,又能够强身健体。后人尊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简洁明快且无遗漏的经典著作——《武式太极拳论》。
武式太極拳以其朴实无华、干脆利落著称,不追求繁复造诣,而是注重内外三合,一步一步严守规矩,每一个动作都像是书法一样,严格遵循一定的律法。在与他人的交手中,它并不重视招数多变,而是注重接住对方力量并回应,这种方式让它在实际应用上表现出了独特的效果。
陈固安和吴文翰都是邢台国术研究社推广过 武式 太極 拳 的代表人物,他们对这门艺术有着深入理解和卓越表現。
谈到 武派 太極 拳 的起源承传开合,我们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当时河北永年县城里有两位老师分别教授这门古老艺术。一位名叫郝为真,他是在南关教导杨家的长孙杨兆林所学到的;另一人则是杨家的另一分支——李家。这两个不同的教学风格导致人们产生了区别:郝为真的被称为“郝架”,而杨兆林所传则被称做“杨架”。郝为真自己自命名其所传的是“李架”或“开合架”。
随着时间发展,“开合架”这个名称逐渐成为了标志这一门流派特色的一部分。而1961年11月,在天津市出版了一本关于《郝为真氏开合太極 拳術》的书籍,这进一步确立了这一名称,并区分于其他流派如杨家等。此后,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这种不同名字背后的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了整个社会对这项运动艺术的心态转变。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