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太极拳,源远流长,其创始人据传为轩辕黄帝。据拳谱记载,黄帝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发现蛇与鹊的斗争,这场战斗展示了动静相随、攻守互换的奇妙规律。黄帝深受启发,将这一哲学融入武术之中,从而创造出了太极拳。
后来,这门拳法被道家宗师张三丰等人精心研究并完善,他们将飞禽走兽的生动形态融入技击和养生的实践中,使太极拳成为独特的内家武术。该拳法分为四大部分:动部、静部、快部和慢部。
动部,又称十三式,是练习时意气运转使全身百脉通畅。
静部是技击中的核心部分。
快部,也称后十三式,有十二套基本动作。在练习时要发挥劲力,要有猛烈、迅速、大放松、小紧凑两种感觉。
慢部,又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引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合、运功发力的境界,即能到达“意到”、“气到”、“力到的内外三合状态。
原始太极拳之所以特别,在于其对劲力的处理——既要刚又要柔;对速度的掌握——既要快又要慢;以及在技术上采取引进落空以制敌策略,但更强调的是读懂对方的心理变化,看清手脚上的线索,然后乘虚而入,最终制胜于不同时机。这一整体战略与艺术表现,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更是中华文化宝贵遗产的一部分。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5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