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氏太极拳汇宗》中,陈鑫提出了手与腿的缠丝劲有顺和逆两种不同的类型。顺缠劲起始于实腿腹侧腰隙,而逆缠劲则从背侧腰隙开始,并且在行气运劲时要注意经络穴位的准确位置。此外,太极拳中的缠丝劲练法要求气血流转无微不至,对三阴三阳经络系统进行均衡的调理。
练习方法如下:
首先是手部顺缠的操作,从实腿腹侧腰隙开始,沿着里向外的方向进行,这被称为顺缠。内力会通过日月、肩井等穴位上行至肩颙,再下行至青灵、少海等穴位,最终达到五指或由大指根再次往小指腓方向运动,以此贯注到每一根手指。在逢虚腿一面的情况下,也会按照同样的顺序来执行。
接着是手部逆缠的动作,从实腿背侧腰隰起,由外向里的方向进行,这被称为逆缠。内力会通过膏肓、魄户等穴位,上行至肩颙,再下行至支沟、阳池等穴位,最终达到五个指肚。在逢虚腿一面的情况下,也会按照相同的逆缠路径来运行。
另外,还有左右手同时运行的情况,即双旋转和双反转,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节奏和方式,不分先后。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以轻柔的心意来运转,不可过度用力或使气,因为这可能导致硬化甚至造成损伤。动作越轻盈越好,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内力的来源以及它如何分布,以及如何平衡柔软与刚强。
当达到正确状态时,手臂应该微微前倾合并略微屈曲,但不能过度而失去蓄势;也不能完全直立,因为那样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持。而且,一定要让内力融入其中,同时姿势也应保持适宜。
在操作过程中,将中指握住四个其他的手指,使食指、中指、小指、大趾形成紧密相连的情形,而虎口则应当保持圆润。而小趾则紧握无名趾,无名趾则包围中趾,大趾尖稍向后弯曲,以表现出整体的手掌和四个脚趾间有一股流畅而坚固之力的感觉。
接下来讨论的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一般性质:一是步法,即膝盖部分朝向裆部旋转,然后由大腿内部向上而外发散再斜穿到足跟的大钟穴,最终将能量输送给所有脚趾。一是在足底固定地面,与脚尖之间施加沉静力量,让涌泉点处于空旷状态,用此做准备,以便随着“下”型能量深入地面,如同盘绕在地下的树木一般;同时,在膝盖以上两条主要韧带采用精神力量连接起来,使得桩步更加稳固又灵活多变。这就是太极拳中的“盘根错节”。
最后,当手臂与脚共同活动时,要确保胸腹区域也能够随之移动,没有先后之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身的一气贯通,上下呼吸同步协调。如果说身体表面的形式可以展现,那么这个形式本身就是由身体内部发出的结果。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