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太极健身活动的误区与建议一拳打断砖得练多久在自然之中寻找平衡

目前,基层太极拳爱好者和习练者的太极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水平,实事求是地说,不少人还处在“初级阶段”,有一些急需注意和认真解决的方向性问题,主要存在“四多四不”的现象。

喜欢太极拳活动的人挺多,但为什么喜欢,许多人想得不多,只是晨练时模仿别人学,跟着音响动,心里不一定清楚,这种选择太极健身也是盲目的,有些方向不太明确。

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认真学习太極内涵的人不多。不少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太極內功,对於大師們傳授的方法、要求了解甚少,即使一知半解,也理解不深,更有的是根本就分辨不了自己打的是不是真的 太極內功。

不少人只知道习练太極內功好,或许盲目地认为自己打得不错。但怎样才算好,在认知上出现了一些误区。首先,一些错误地认为,“一锤定音”才能达到效果。这种看法比较普遍。其实,一锤定音并非最佳方式。我认为,比起外表套路学习更重要的是内心修养,是对大师们传承文化研究与积累,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练習の前提與基礎,也是一種捷徑。只有先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大师们所传授的一切,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然后才能深入理解到每一个细节。

其次,一些错误地认为会打几十套或者各种各样的套路,就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而且常听有人羡慕别人的技艺,其实关键在于方向对,在对大师们所传授的一切本质探索与把握,最主要精力应该首先放在求领悟、求深度、求精细,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上的广度。

再次,一些错误地认为哪一种流派更好或更不好。在报班学习时,我们常常会议论其他流派如何如何,还有的同门之间甚至闹出门户之见。这都是因为他们对于大师们所传授的一切缺乏足够了解,他们只是看到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核心价值。大师们创建这些流派都是基于相同原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说某个流派好的坏差,而应该说符合还是违背了这条原理,如果符合,那就是好的;如果违背,那就是差劣。

还有些错误地认为外形越漂亮越显然,就是技术高超。这虽然有点可笑,但基层很多爱好者,由于缺乏关于大师们教学内容的学习,对此持有这样的看法绝非一人之言。其实这是让我们的眼睛欺骗了自己。一行观察门道,大道在内功。大師們教導我們雖然有表演性的動作,但是不能過頭,這需要以意為主,“意气君來骨肉臣”,要求“心在先”,主要注意力不能放在外形上,有时候参加比赛成绩并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让外界的事物“控股”了你。

最后一些错误地认为难度越大的动作就更加有效。我从技击角度讲,从保健角度讲,都不同意这一点。一方面,从技击角度来说,要保持自身平衡,同时破坏对方平衡,这正是我要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从保健角度来说,如果动作过于困难往往会违反生理规律,对健康无益。如果我曾经参与一个节目排练时,因动作编排设计不足,使12名参演者中六人受伤,这说明过大的难度可能导致伤害。此类竞技运动追求最高最快最优,却未必安全可靠,如姚明刘翔等著名运动员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因此我们应注重科学合理,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很多,它直接影响到了武术爱好者的兴趣投入以及身体健康。此刻,我相信通过正确引导加强指导工作,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为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具体怎么做呢?首先我们需要政策支持,加强体育科研工作,并且加强体育指导队伍建设,让更多专业人员帮助大家提升武术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步走向正确的地位,不再迷失方向,不再被误导。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自我反省,看清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去弥补,那么我们的武术将更加完善,更能够为全民带来健康生活!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