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谈论的“形、气、神”是道家对于精、气、神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是我们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因此,在太极拳养生功中,要把握这三个层次。在形体这个层次上,主要涉及站桩和开合动作。这是道家“调身”的关键。每种练桩功和开合套路都能产生健身固形的效果。 案例多样,不同门派有不同的桩功与动功。我曾跟随刘桐林老师学习内家拳中的静功,如三才桩、混元桩等;而少林拳则有童子拜佛、二郎腿等站桩。我对年轻人更倾向于多学点,而对中老年人,则建议以健身为主,选学内家拳或少林拳中的部分站框如童子拜佛、丁字步等,以及太极拳中的无极式等单列式,时间一般在20-40分钟。此外,对坐功要求保持静心,无念。而动功则包括气贯丹田、三盘落地等,这些都是适合中老年人的动作。
接着,我们要讨论炼气,也称为“调息”。很多人认为这是过去气功师炒制乱熟的小儿游戏,但我却视之为宝贝,因为简单易懂且能带来明显的祛病健身效果。在练习太极时,我们应遵循“十要”,即内外相合,架子不外虚实开合,以意到气到,意念体现于动作中,以轻求柔,不求速度。持之以恒必能见效。
最后,在炼神这一层次上,即所谓“调心”,杨澄甫口述陈微明录云:“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提起自然举止轻灵,可以修心筑基,并治病。如果真心无妄念,那就是真心,最宽大最光明。此处也强调了意守丹田以及调总三者,它们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健身益处。
此外,还需入静排除杂念,让身体松弛而无杂念,即可达到静态状态。此后,从心理角度保持和谐的心态,即祥和平和安和、中和太和,为之贵在和气,使一切顺其自然,此即松静;空出杂念,让头脑清晰,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每一步皆宜轻灵周全,这便是空静;将灵魂集中,让精神内敛,此即灵静。这四者相辅相成,是太极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还需掌握呼吸规律,将腹式呼吸作为基础,再逐渐过渡至逆腹式呼吸,但初学者应避免急于求成,以免出现憋息问题,只有随着技巧熟练度提高,便可以自如转换。
2025-05-1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