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在力量,源于圆周运动的精髓。其中,“离心力”与“向心力”是基础力量。八种太极法则皆以此为依据,其中“捋、捌、採”属于离心力的范畴,而“拥、挤、按、肘、靠”则归类于向心力。“捋”的表现最能体现离心力,需实而不虚;同样,“挤”的展现最能代表向心力,应实而非虚。“捋挤”,结合“粘黏连随”,成为太极之理中最基本的力量。
传统歌诀提及:“掔字意何解,如水负行舟”。浮力与重力是上顶下沉对抗力的典型;这便揭示了避免抱劲为顶的大忌,与太极拳理相悖。
有大师指出:“拥劲主攻,是八法中最基本的劲”。古代中的“拥”,意指箭筒盖子;撑固和御彼于肘外意义近似,但无进攻含义,因此更贴近词义的是将其称作守势。所以说,“拥势主守”。
也有歌诀强调:“捋要柔顺”,但是否能够真正柔顺动人?正确的是在对方施加压迫时快速转身,以从容应对各式手段,同时避免犯错所引发的大忌。
另一方面,有者认为:“挤在合势”,并不完全准确,应该是“挤在彼 捋”,再加上迅速推进,便可成功运用。
至于按字,也包含一定程度上的顶效应,“捧和按都主守化,因为没有转体之说,所以能化成功率不会高。如果对方来势汹汹且迅猛,则只能承受一击。”
八种法则作为太极拳的纲领性指导原则,为何王宗岳《太极拳论》未涉及这些道理和用法?或许《论》中未尽细节,或是不值一提?王宗岳是否认为这些法则存在不足?
事实上,这些招式主要针对上肢及身体姿态,不曾提及腿部技巧。在《太极拳经》中亦应补充讲述腿部技术,以完善练习体系。
定步推手往往步伐跟不上,对付弹跳打者的蹦跶脚步虽然消耗多,但出力的更大。这表明非定步推手不可胜过。本人不同意蹦跶跳跳地进行推手,却支持采用"近步挤,退步捋"模式,即进退自然快捷,让对方不知所措。
一些大师提出松着练习松着打击,但细究起来也不够准确。应该是静着心练习静着打击。“松静”虽相关信息但不能代表静止状态。一方单纯使用一个劲无法有效攻击。武术两节棍散打等需结合两个力量才能奏效。不过时间差别微小。两节棍散打等只使用单一力量无法有效攻击必须应用顺逆两个能力结合才符合武学规律。“顺逆”创造势能与压力的变化使得产生动能可能否如开山眼举锤焉能砸锤夯实举夯焉能砸夯如此,如果不讨论顺逆就只是空谈!
宇宙普遍规律之一即包括昼夜交替四季交替声波海浪起伏呼吸搏动蠕动等运行程序。而孙禄堂大师讲述"顺逆和化皮球弹簧球铁球三元之理"才是完美武学训练战术!每个力度不能达到极限,一到达另一个 力难产生成,此即 "空劳其身也" 意思,所以孙禄堂告诫学生:首先要掌握平衡。此平衡使得拍节灵活,从而产生长江河流般不断流淌的强健气息!
以上若有误,请专家师友赐教!谢谢!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