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之源无极拳法诗韵帮派中的古董匕首

据我所见,杭州的文史资料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在1929年的一次国术国考大会上,无极拳的传人张绍贤展示了无极拳的精妙。解放后,这门拳法逐渐流入民间。在1992年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我有幸展示了无极拳法系列中的无极拳、双刀和长剑。

关于无极拳法,它源于古代科举制度下的武科考试。这个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无极拳法包括北宋以来的武举制度下官方确定的考试内容,如六韬等兵书文辞,以及各种武器技巧。而狭义上的则是基于北宋理学“无极”理论的一种独特打法,即北宋至今历代官方武科科举取士制度的基础内容,包括拳法、兵器和医学三大部分。

无極拳法主要包含無極御制拳與馬戰長兵器為主體部分,其中無極御制拳是由宋太祖御定之,其基本類目包括御制總纂、莲花掌等。此外,还有荆楚长剑器、大枪、大刀等长兵器以及气剑、气刀等短兵器。它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劲力师范原则(每一门都有独特姿势与劲力),打法独立原则(踢、打、拿、摔各自成系统),以及归经原则(每一门必须归属一条经络)。

此外,无極拳还有六大特征:文化传承性(通过师徒相传)、系统多样性(由于不同经络决定了多样化)、运动舒适性(特殊方法达到身心健康效果)、美学表演性、高级动物性(体现原始自然状态)及防卫打击性。这六大功能分别满足人的健身需求、防身需求、新医需战需美观哲学思维需求。

然而,由于时代发展,现在实际上只有五大功能,只剩下健身功能到哲学功能,没有征战功能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门古老艺术形式深厚情感和尊重,我们仍然致力于将其推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一中华宝贵遗产。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