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拳友向我询问:“‘舍已从人’易于理解,而‘舍近求远’如何解释?”我简要回答如下:
在太极拳研究中,“舍近求远”被定为错误而备受批评;然而,我认为“舍近求远”是“舍己从人”的具体实施与应用。
野马分鬃攻腋下,其运用是一臂被采捩“舍近”,而另一臂顺势“走化”。玉女穿梭势摇化单臂托手上,运行时,一臂遇力“走化”,一臂顺势“粘托”。
对于我的解释,拳友深表赞赏。事实上,无论是任何武功技法的应用,或是任何艺术创作的技巧,都无一不是在寻找平衡与和谐之中,“舍去不必要,以保持精髓”,即所谓的“舍近谋远、舍己从人”。
2009年,在《少林与太极》杂志上,我曾与浙江魏坤梁老师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我对魏老师的意见表示尊重,并且我们建立了友谊。但我始终认为,在太极拳修行中,要想通过“我顺人背”,必须先通过“舍己从人”并达到“我顺自然”的境界,这是一个不断追寻与实践验证的过程。
王宗岳先生在其《太极拳论》中提到,“多悟者则知天地之大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意味着我们应当有更多地体会到一种超越个人欲望和情感反应的心态,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某些传统观点或做法。
由于对这一话题持肯定态度必然招致争议,因此最近几年来,我对于此敏感话题缄口不言,而专注于实际修习和探索。我个人的体悟是:要想“我顺自然”,必须首先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即真正意义上的“我自若”。
现在,由于拳友提出问题,我写下这些文字,希望能为那些同样好奇并寻求真理的人提供一些启示。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