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太极拳锻炼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状态,既要安静,又要清醒。这一点,与道家、佛家、儒家等哲学思想以及瑜伽和超觉静思等修行法门有着共同之处。在这些修行中,都强调通过心灵的宁静来达到内在平衡和身心健康。
太极拳中的“心静”,是指练习者在动作过程中能够达到一种无念、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提高太极拳功夫至关重要。但这种“心静”并不意味着进入一种昏迷或失去意识的状态,而是一种高度集中且清晰的心理状况。正如古代武术典籍所言,“虚灵”、“神内敛”、“内固精神”,这都是指在练习时保持一颗平和而清醒的心态。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脑电波测试显示,当人进入深度放松或冥想状态时,大脑波动模式会发生变化,产生α波和δ波,这些都是高级认知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地睡眠抑制。此外,一些气功专家的研究还发现,在高级修为阶段的大脑功能是高度有序化激活的,与日常生活中的完全放松不同。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太极拳中的“心静”,需要从入门到上乘都始终坚持这项原则,即使是在动作上自然流畅的情况下,也不能忽视对意志力的控制。这要求练习者在每一个动作节点都能明确自己的手部位置,从何处起、何处过至何处止,并感知其形象及劲气,这就是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所说的“每一着必思”的意思。
总之,太极拳锻炼追求的心 静,是一种既不失大师精神抖擞又能达到物我两忘、高度宁静与清醒共存的情境,而非简单意义上的醉梦境。这种精神状态是通过长期训练和精准指导才能逐步达到的,它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人的意志力与智慧,使得个人成为更加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