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精髓在于追求心静,这一点与古代太极拳经典和现代科学研究一致。然而,错误地认为“醉梦境”是达到太极之境的关键,实际上这是对太极拳锻炼精神状态的一种误解。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醉梦境”这种提法并不符合太极拳的传统理念。在古代太极拳经典中,如孙禄堂先生所说,“拳即是道”,这意味着练习者应该通过心静来实现与自然相融合的状态,而不是进入一种模糊不清、意识模糊的状态。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使用法》中也强调了练功时的心静和意志集中,指出“静心凝神,斯为内敛”。
其次,我们需要纠正那些错误地将“醉梦境”作为达到高级武术境界标志的人们。这类说法忽视了开始练功之前借站桩对杂念摒除和情绪安定的重要性,也忽略了练功过程中的意识活动,并且曲解了古老武术理论。李雅轩先生曾多次强调,要追求的是一种高度的心静,而不是让意志消散。
最后,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在追求心静这一点上,太极拳与其他修身养性的方法如瑜伽、超觉静思等是一致的,这些都有助于祛病健身。但这些锻炼要求既要安宁又要清醒,这样的精神状态使人思维单一化、反应减少,让人全身舒畅、精神倍增。
总结来说,不应将“醉梦境”当作达到高深武术水平的手段,而应该坚持以心静为本,以此作为从入门到达高级阶段必需遵循的原则。这也是为什么初学者不能尝试进入那种虚无缥缈的情感状态,因为那是不可能通过意识工作建立起必要条件反射来完成动作的情况。此外,上乘的心静并非简单放松或迷失自我,它更像是杨澄甫所说的懂劲,即能够在高度的心灵平和中不假思索地完成攻防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