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太极拳的经典拳谱与现代科学研究。
在《精武》杂志上,有人提出:“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这种说法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还主张“不进入醉梦境就不能算入拳境”。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我们需要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要理解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这一理念强调精神内静,是许多太极拳练习者的普遍误区。实际上,古代太极拳经典中出现的“虚灵”、“神内敛”、“内固精神”等词汇,都指向一种高度的心静状态。
近代正宗的太極功夫家们完全秉承了这一理念,对练功始终保持精神安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杨澄甫先生在《太極功用》中指出:“静心凝神,斯为内敛”,李雅轩先生则多次强调要追求心静。在高深层次,这种心静达到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满身空空洞洞”,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四肢融融、绵绵虚空”。
这些都反映了 太極功夫所追求的心静,与道家的心静是一致的,这就是 “拳即是道”的体现。而现代许多人虽然也讲到心静,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表述,而忽略了开始练功之前对杂念摒除和情绪调整,这是一个严重失真的问题。
因此,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是如何在锻炼过程中既要达到高度的心灵宁靜,又能保持清醒意识。这一点,在古代和现代都是有共识的,如杨澄甫、李雅轩等人的著作中都明确提出了这一点。而这种结合清晰与宁靜的人体状态,则被称为最高级别的心灵觉醒状态,它使得锻炼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反应,从而提高战斗力或健身效果。
总之,“醉梦境”的提法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修行方法,以及现代科学对于运动心理学的认识。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通过专注与自我控制来提高自己的打斗技巧或健身效果,而不是盲目追求一种模糊不清的情感状态。此外,我们还应明白,无论何时何地,都需保持良好的意态,以确保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