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剑法追求醉梦境的比喻似酒中迷魂不见真剑

然而,在探究太极拳的锻炼方式时,却发现一些误区需要澄清。《精武》杂志曾提到:“任何太极有成者都必须进入醉梦境,否则不会有效”,并认为“醉梦境是养生太极之大门,不入此门则无以养生”。这些说法是否正确?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要了解太极拳的精神状态应该怎样。在古代经典拳谱中,如孙禄堂先生所说的“拳即是道”这一理念被现代许多太极拳锻炼者忽视了。这一理念中的一个根本性内容就是精神入静,即心静。这一点在近代正宗的太极拳家中非常重视,如杨澄甫先生和李雅轩先生等人都强调过对练拳始终保持精神安静。

然而,有些人曲解了这句话,将其理解为必须进入一种似醉非醉、恍惚不明的状态,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这种心静到了高深层次,便达到杨澄甫先生所说的“满身空空洞洞”和孙禄堂先生所说的“四肢融融、绵绵虚空”的感觉。而这种心静与道家所追求的心静是一致的,这也是“拳即是道”的体现。

现代科学研究也揭示了这一点,对气功、超觉静思等锻炼借助仪器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精神入静后的大脑功能状态不完全是抑制过程,而是一种高度有序化激活状态。这样的状态使人思维活动单一化、杂念减少、对无关内外刺激反应减弱,但同时又保持头脑清晰,使人全身舒畅、精神倍增。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十分清醒才能称为这样一种高级的心灵状態。而这种心灵狀態,就是太極劍與其他類型運動共通之處,也正是我們追求的一種狀態。但這種狀態並不是指「夢遊」或「醉夢」,而是在於達到一個高度集中且寧靜的心靈狀態,這樣的人才可能真正地達到對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一種無縱無橫的情感體驗,這才是真正武學中的最高境界。

最后,要強調的是,初学者的练习阶段,并不能尝试达到物我两忘、高深层次的心 静,因为这是从入门至上乘都必须遵循的要领,而初学者还需通过大量意识工作来建立各种正确动作。这一点,与荀子提出的"虚一而静"相呼应,即虽然心未尝不藏事实,但却能够达到一种宁静无为的地步。此时,“进入醉梦境”是不允许的,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没有进入真正在意象上的掌握。如果想要成为真正懂劲的人,就要努力达成这个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体验到自我与环境之间更加紧密联系,同时你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柔软敏捷,从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内在力量,让每一次挥击都充满着力量与智慧。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