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功法秘籍9000部吴国富的太极拳之谜

在杨澄甫前辈的教诲中,太极拳被形容为“绵里藏针的艺术,是用意不用力的功夫”。这句话精准地指出了太极拳的训练要点,即从松柔开始,以意带身,将自身各个环节打通,使其贯穿一致。通过长期按照太极拳规矩进行培养和积累,形成习惯,可以自然而然地圆活身体。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便可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了解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力与地接触后如何传导至手部,这是一个需要细心体验和理解的问题。而不是盲目练习,要用脑子来记住:身体是听从大脑指挥,而非相反。感觉到哪里有抗力,也要知道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并学会调整,不要练成慢打外家拳,而是一遍能产生效果。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又谈到了对他人的了解。这也是修炼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初学者不要急于与人搭手,因为你还未具备周身一家的状态,所以先求己再求人。如果把自身安排好,节节贯穿,你将不会受力,也就不会为人所治。高来高走低来低就,还需合规矩脱规矩,一切任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懂劲阶段。

很多人在练拳时,一味找根,就像入地三尺。但是否想过,劲由内换,如果一味求根就会暴露虚实,阴阳转换就在外了,就会被人所治?想象一下“大气球”例子,它不会下沉也不会被打翻,而是随波荡漾。当你在一点上给它加力,它会自然凹进去,把外力吞化,当力离开时,又会随力的离去而自然膨起。这就是粘黏连随,不丢不顶,随屈就伸轻灵圆活的一种状态。

同样,比如风和树例子,就是树叶把风给力量化掉一样,但树干树枝对风反弹的是谁给?是树根,这就是一种传导过程,是以身带手和以手带身关系的一个检验。此外,对器械也是如此,它既是意识延伸也是我们对松柔的一个检验,是试力的过程,如在练习太极杆时,只有在松柔状态下才能做到周身一家自然顺遂的情况下使力建立杆尖。

总结来说,你打多深的地基盖多高楼房。佛家说:“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吴国富1968年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酷爱中华武术。他曾学习杨式太极嫡系传人杨振国先生入室、武式太极名家翟维传先生入室。在2008年率邯郸市队参加香港首届国际推手争霸赛获金牌三枚,并荣获最佳推广奖等荣誉。他个人及团队共获得金银铜牌26枚8枚8枚,在各类比赛中展现了卓越成绩。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