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太极拳精髓:吴国富讲述的拳法十六招式图解之谜
在太极拳的世界里,杨澄甫前辈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太极拳是绵里藏针的艺术,是用意不用力的功夫。”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太极拳训练的核心要义,即通过松柔来悟透其内在奥秘。正确理解拳理,细致体验其运转过程,就是“意识的训练”,以意带身,将自身各个环节打通,以求节节贯穿。
这一阶段就是由心知到身知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使得许多练习者终生追求它。这段学习和实践的心路历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细致体验、理解,而非盲目修炼。记住,身体是听从大脑指挥,而不是身体指挥大脑。感受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力与地接触后如何传导于手,它是否自然、顺达?哪里不顺达,该怎样调整?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又谈到了对自己和对人(即搭手对象)的了解。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与人搭手,因为你还未具备周身一家的状态,即还不知己,更何谈知彼。先求己,再求人。
当你把自身安排好,节节贯穿后,你将不会受力,也就不会被人治。你可以高来高走,也可以低来低就,但必须按照规矩行事,同时也要学会脱离规矩,让一切随自然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左重则左轻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轻而左已去,从而达到懂劲的境界。
很多练习者在练习时,一味追求根部力量,就像入地三尺一样。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只是一味寻找外在力量,那么内部结构就会暴露无遗,没有真正掌握内劲。而真正好的太极拳运动应该是在内换气,如同海浪涌动时的大气球,它不会沉底也不会破碎,而是随波荡漾,与水相处,却能吸收外力,并且随着力的离开而自我膨胀。
再如树木,当风吹过叶子,它们会把风中的力量化为自己的动作,而树枝和树干也会跟随着这个过程。当叶子受到风力的作用时,这种反弹力来自于树根。这正是一个关于“以身带手”和“以手带身”的关系探讨。
器械也是一个检验我们松柔技巧的地方,它既是一种意识延伸,又是一个检验我们的试金石。在使用器械进行训练时,只有保持松柔状态,使得全身成为一个整体,便能自然流畅,无需强迫或挣扎。当我们能够在这种状态下做到周身上下的一家之主,那么我们的每一次行动都会变得顺遂无阻,这便是在推演中展现出的真实技术水平。
总结来说,你打下的基调越深,你盖起来的楼房就越高。不仅如此,在武术领域,还有这样的说法:“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是佛家智慧的一点启示,对任何一种武艺都是适用的,其中包括太极拳。此外,我们还有吴国富,他1968年出生于武术世家,在杨式太極拳嫡系传人的杨振国先生以及武式太極拳名家的翟维传先生门下学习。他曾参加2008年香港国际推手争霸赛,并荣获多项奖项,此外,他个人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成果。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4
2025-04-18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