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吴国富的太极拳之谜:功夫大全招式与深邃拳法
在杨澄甫前辈的宝贵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太极拳是一种“绵里藏针”的艺术,强调的是用意不用力的内外兼修。这种训练方式要求我们从松柔入手,用心细致体验其运转过程,即所谓的“意识的训练”,以意带身,将自身各个环节打通,以求节节贯穿。
通过长期遵循太极拳规矩,培养和积累,形成习惯,便能自然圆活。只有达到这一基础,我们才能真正达成知己功夫。这一过程是由心知到身知的一步一步探索,使得许多武者终生追寻这份美妙。
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细细体验和理解,而非盲目练习。记住,身体是听从大脑的,而不是身体指挥大脑。感受自己的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力如何传导至手部,是它是否顺畅、自然传递,以及哪里不顺利怎样调整,这些都是学习太极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初学时,不要急于与人搭手,因为你还未具备周身一家的状态,也就是说,你还不知道自己,有何谈论他人。在把自身安排好后,你将不会被外力影响,也就不会为人所治,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左重则左轻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轻而左已去,从而达到懂劲阶段。
很多武友在练习时,一味地找根,就像入地三尺。但是否想过,在劲中换气,如果只求根就会暴露虚实,让阴阳转换出现在外面,就会被人所制约。而应该像“海浪中的气球”一样,没有加力,但随波荡漾,不会沉没也不会被打翻,这样的水一直处于受力状态。如果给它一点力量,它会自然凹进去,而气量没有变,却把外力吞化,当力量离开的时候,它又会随力量离去而自然膨起。这正如粘黏连随,不丢不顶,随屈就伸,轻灵圆活。
具备这些条件,要像气球一样内气鼓荡,全身具有捧力。此外,还有风中的树木,如同树叶把风化掉一样,其摇摆程度和风给予它的力量相等,而树干、枝条对风反弹力的来源是树根。当树叶受到力量时,这种反作用力的传导过程便显现出来——以身带手,以手带身——这是我们学习太极拳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原理。
此外,对器械也是如此,它既是意识延伸,又是我们的松柔检验。不仅要检验在器械施加人的时候是否可以保持松柔自如,更是一个试力的过程。在使用武器(如太极杆)时,只有在松柔状态下,可以做到周身一家、自然顺畅的情况下,使力建立于杆尖上。这正符合了武术界提倡的地基高楼建造比喻:“有道无术,术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吴国富先生1968年出生,在中华武学世家中长大。他早年拜杨式太極拳嫡系傳人杨振國先生为师,并接受了名家翟維傳先生授课。2008年,他率领邯郸市队参加香港首届国际推手争霸赛,并荣获金牌三枚及团队最高奖项。此后,他继续在多个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中国武艺留下了丰碑。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1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