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内家拳术中,心意拳是一种深受推崇的技艺,其起源可追溯至南宋时期。据说,民族英雄岳飞创立了这门拳法,但随着朝廷的迫害,这项传统被失传多年。直到明末清初,一位名叫姬隆风的人士在祭拜终南山王庙时,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王拳谱”的古籍。这本古籍是由一位高人所撰写,它详细记录了心意拳的各种招式和奥义。
姬隆风不仅学到了这些招式,还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研究,将其深化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后来将这套心意拳传授给曹继武,而曹继武又将其传授给戴隆邦等人。戴隆邦则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并且对外界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系统化。
1920年代,一个名叫王芗斋的人士在河北省深县学习了这套心意拳,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他认为,以往的心意拳过于依赖于固定的套路,因此他提出了新的训练方法,即无套路和固定招式。在他的努力下,他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
此后的几十年里,王芗斋教授他的徒弟们如何通过站桩、试力、试声、走步、发力、推手以及散手等方式来提升身体素质并达到养生效果。他的徒弟们包括赵道新、尤澎熙、韩星桥等人,他们都成为后来的知名武术家。
195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王芗斋开始更多地强调站桩作为一种健身养生的方式。他相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并预防疾病。在此期间,他还与北京中医研究院合作,用站桩治疗慢性疾病取得了一些成效。
洛阳市也有一段特殊的情结与心意拳有关。在60年代,当杨绍庚先生从北京带来了这一技艺时,在这里建立起了一支坚实的人才队伍。这群人的努力,最终使得洛阳市上的 意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这不仅表彰了这一地区对于心意(或称大成)打击艺术及其历史文化价值的一致认可,也为未来的一代一代学生提供了解放空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到这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魅力的运动形式。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6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11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