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未曾褪色的1995年,我的笔触第一次在《武林》杂志的1995年7期中勾勒出一段关于太极拳推手思路的篇章。如今,我重拾往昔的话语,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再次探讨推腿练功这门艺术。正如我前所述,太极拳不仅仅是推手,更应包含推腿和推身等多种训练方式。而王宗岳宗师的“五篇拳论”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提及推腿练功,我们便要面对诸多挑战:如何以静御动?如何运用四两拨千斤之法?又怎样才能像耄耋之老一样驾驭众多敌手?如何沾连粘随,以猫步般轻盈行走?无疑,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
基于我个人的理解,对于定步与活步中的推腿练功方法进行了一番简介:
首先,是预备势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双方保持轻松倒剪姿态,右脚缓缓迈出,与对方右脚相接,让膝部紧密接触。这就像是太极中的“柔软”原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个稳固而平衡的基础。
接着,便进入了定步推腿练。甲方采取攻击姿势,用膝部徐徐顶击乙方膝部,而乙方则依据甲方攻势,不断变化和调整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变应变”的策略,其中甲乙双方可以交换角色,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最后,还有活步push leg training,它分为五个部分:
提膝粘提:假设对方试图从侧面横扫过来,我灵敏地感知这一动作,并迅速提起我的右脚,将其虚灵化,使得对方扫出的力量落空,同时,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将意念注入命门,从而使我的右膝成为一种不可逼近的屏障。
提脚粘踏:如果对方尝试从侧面横扫或踢击,我会利用这一瞬间提起右脚并将其意念注入到足底及外侧,然后用足底与外侧力量去粘贴住对方左脚与外侧,这样的行动能够让对手感到不稳。
进膝粘截:当我处于弓式待命状态时,如果对方尝试用小腿或大腿攻击,或是企图踩下我的裆部。我会快速移动右脚并使用内转的小臂来截住对方的小臂,从而迫使他们改变招式。
提脚粘挑:如果对方企图踩踏或拉扯,那么我会迅速抬高足尖,将它置于准备好的位置,然后再上升挑开敌人,并同时使用双手沾连、牵引来助力自己,使得对手后仰失去平衡。
运胯 粘接:当敌人企图从旁边打击我们的胯部时,我们不会逃避也不躲闪,而是在被打击的一瞬间,用胯部迎合那股力量,将其反馈给敌人,从而制服他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具有威力的技巧,因为我们的胯骨坚硬肌肉厚实,在正确的情况下能发挥巨大的力量。然而,如果选择逃避或者躲闪,则违背了太极拳理,而且错过了一个宝贵机遇。
总结来说,通过这样的训练,你们可以使你的腿肚子更加灵活自如,同时增加战斗力。此外,与传统的太极拳不同的是,这种短期特定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效果,只需半月时间,即可体验到明显改善。因此,此项技术应当成为每位太極拳爱好者的必修课之一。
最后,由于同样原因,当你结合以上几个技巧进行综合训练时,你们将发现这对于进阶大有裨益。此文乃是我浅薄见解,请同仁指正谬误,一同探索更深层次的心得体验吧!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