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不是“松得开合得住”,才是练就陈式太极拳超强功力的秘诀?这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能“掷人于丈外,发人不见形”,又能达到“挨到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的境界。那么,这样的超强功力是如何练出来的呢?
每家拳论都有各自的说法,但我认为,练就陈式太极拳整体劲是其中一个关键所在,而“松得开合得住”对这一点影响至关重要!有人说:“得大松者得大道”,这说明了松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放松意味着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全身关节都要松开,肌肉全部放松。这要求我们筋骨要松、皮毛要攻,使节节贯穿、虚灵在中。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伸筋拔骨,让经络活泛气血畅通,使腹胸保持松静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不能没有 松,是太极拳家的忌讳。但我们的理解必须是辩证的,不仅要追求 松,还不能让自己懈怠或丢失原有的劲势。我们说的“开”字深刻,因为胯要 松 的开、周身各部位的筋骨关节也要 松 的 开;这样做可以使周身筋骨达到柔若无骨,就像龙蛇一般;同时也能够使心气下沉、气沉丹田,使劲能沉下去。
然而这种 松 是建立在劲势基础上的,不会因为 松 而塌陷或偏离,只有这样才能称为和谐、中庸,最终达到太极。而这个过程,就是为了实现各个部位协调和重新组合,为爆发力奠定基础。
因此,“合住”是在整体势爆发之前的一个前奏。如果谈到 “合”,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内三合外三合,那么这里讲的是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外三合,以及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的内三合。这些都是展示一种高层次 “ 合”的整体性,也就是所谓的一动全动,上下相随、中间应动,从而形成破之而不散撞之而不开放上下的协同一致,以此来集结千钧之力凝于一点。
按照 太极拳规则,要从脚开始落地生根,如果脚稳固,那么身体自然就会更加稳定,这时脚底蹬地借反弹力瞬间传递力量,将力传输到出击点,这种恰当协调一致的 “ 合” 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如同箭一般射出!
最后以“掩手肱拳”为例来看待这个问题。在预备式中,我们需要立身正坐,并且将重心放在右腿上,成右弓步,然后快速移向左边,同时利用地面反作用力迅速转腰拧裆,将整个身体如同弓弦拉满,一触即发。当右臂发出力量时,其实质是在脊背沿着脊柱向上推送,从肩膀开始,再经过肘部及腕端,最终集中于右臂末端的手掌面。此时左臂亦然进行相反方向移动,以形成对拉力的配合。这样既保证了身体平衡,又增强了右臂爆发力的威力。
总结来说,“松得开”的同时也有着 “ 合 住”的必要,没有它们两个互相补充便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人体整体性的运作,所以想要通过 陈式太极拳获得完整一气的情感和技艺,就必须深入理解并不断练习两者的关系,让他们共同合作成为摧枯拉朽般的一股巨大的整体 力源泉。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3-16
2025-05-06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