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是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传人,他在武林中以“二先生”著称,其家族出身于京津地区的官宦世家,但他选择了遵守武林规矩,不追求仕途。李仲轩在34岁时自愿退出武林生活,并与尚云祥达成誓言,一生都未曾收徒弟。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其中包括对武术文化的重新评估和提倡。在这段时间里,孙中山等政治领袖开始提倡中华民族的复兴,而通过武术来增强国力和民族精神也成为一项重要策略。形意拳作为一门代表着实战高深水平的传统武术,在这一时期尤为风行。
李仲轩留下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师父薛颠等前辈们卓越非凡的功夫技艺,这些技术至今仍令人难以置信。他出版的一系列书籍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揭示了传统中华武学深邃而神秘的一面,对于那些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本值得珍藏之作。
尽管现代社会普遍认为 武术只是一个简单技击艺术形式,但要达到真正高级境界则需要极高的心智要求以及坚定的道德准则。只有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些原则的人才能够真正地掌握这门艺术,从而避免它被用于伤害或是表演用途。因此,“止戈”的含义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深刻得多。
在古代中国,真正高超的大师之间进行战斗往往是那么迅速而精彩,以至于观者几乎无法捕捉到他们的手势和动作。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当局者也难以察觉,更不用说一般民众了。而现在许多所谓“搏击”的比赛常常显得粗俗且残忍,与古代英雄们之间真刀真枪的大战相去甚远。
遗憾的是,由于1949年之后的一系列政策转变,大量传统文化作品遭到了系统性打压,包括但不限于中华武术。在这种背景下,一大批优秀的武术家遭受迫害甚至被处决。李仲轩师父薛颠就是1953年的牺牲者之一,他因被错误地归类为会道门成员而惨死。
个人荣誉
34岁后自愿退出江湖生活,并遵守与尚云祥老师达成誓言,一生未收任何徒弟。此外,在晚年的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详细阐释了他的拳理,并提供了一手第一流史料,被尊称为“中华最后一个高峰期上的最后见证者”。他的贡献激起了国内外华人的共鸣,让人们再次认识到了中国古老文明中的那份独特魅力与力量。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