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其中“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对练习者而言,是一座宝库。通过以下几个维度,我试图探索这句话的意义。
首先,“舍”字意味着放下,“从者”则指顺应。“舍己从人”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表达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固执于个人观点,而是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教导。这不仅体现在外在行动,也体现在内心认知上,即保持一种虚灵与开放的心态,如阳明子所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这种方式让我们的认知更加接近自然规律。
太极拳作为一种运动,它不仅强调身体上的柔韧性,还强调思想上的柔和。在太极拳哲学中,我们要尊重宇宙自然的规律,这些规律包括阴阳相生的普遍法则。在这样的指导下,我们练拳时应该顺应自然,用“形、气、意、心”的统一状态来进行,一招接一招,无缝隙,松弛自然。每个动作都包含了阴阳转化的精髓,因此“舍己从人”也可以理解为遵循自然法则,用柔弱克胜,不争斗争,因势利导,与大环境和谐共生。
学习太极拳时,我们需要拥有一颗空杯心态,即甘愿放弃自己的成见和僵硬劲力,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并顺应太极拳的原理。比如顾留馨先生提出的摧毁旧劲以生新劲这一概念,在实践中通过螺旋式动作活跃全身肌肉,使得肌肉既有弹性又富有力量。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主动放弃过去积累的一切力量和经验,让自己变成一个新的开始,这就是“舍己从人”的第一步。
在推手训练中,“舍己从人”更是一种技击中的策略。当双方在比较力量等方面时,要做到不被对方牵引,同时寻找最佳发起攻击的时候。庄子的《说剑》提到:“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这里面的“示之以虚”,与《太极拳论》的“舍己从人”,都是为了引进并使对方失去平衡,但不是完全打开门户,而是在对方劲力的大小、速度方向基础上改变其角度受力方向,从而延长接触时间,将正面接触变成几何切线滑过圆弧面,为自身创造优势形势和时机。
总结来说,“舍己从人”的理念融入技击中,就是为了掌握局势、“得势”,而非单纯地为了赢或输。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理解,都像是在追逐那不断深邃不可企及的大海,只能慢慢前行,不断发现新的美妙。但即便如此,对这份哲学理论的探索也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我毕生的快乐之一。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