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是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传人,他的武林称号“二先生”在江湖上传说中显得格外神秘。他的父亲出身于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但由于遵守武林门规,即不允许武学高手拥有官职,所以他放弃了仕途的机会。
李仲轩34岁时选择了自我封印,不再踏足江湖,而是与尚云祥共同发誓,一生都不会收徒弟。这一决定让他独自一人走上了孤寂而又充满智慧的道路。在晚年,他将自己对形意拳深厚理解和珍贵经验通过文章形式传递给世人,这些文章发表在《武魂》杂志上,它们不仅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内行经典,更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最忠实见证者”。这使得他在国内外武术界享有盛誉,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文化遗产保护者。
清朝覆灭之后,中国社会逐渐开放,对习练武艺的情绪日益浓厚。孙中山等政治领袖开始提倡民间习武,以此作为振兴民族危机的一种方式。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古代各门派功夫达到顶峰的时候,其中形意拳以其卓越实战能力,被视为中华 武学之巅。
李仲轩所讲述的事迹,让我们能够窥见那些传奇人物如薛颠等人的修炼境界,他们所达到的高度让现代人难以置信。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可以翻阅相关文献,从中可以体会到传统中华 武术之神奇与强大。
然而,在追求高深技艺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精神层面,都要求练习者具备极高的心力和道德标准。真正掌握一门艺术的人绝不会为了名利或表演而轻易出手伤害别人,也不会随波逐流地参与低级斗争,因此,“止”和“戈”中的意义并不简单可解释。
当真正的大师之间展开较量,那些纷飞激烈却精妙绝伦的手法,就像是在空中的舞蹈一般优雅无瑕,没有任何粗俗或残暴的一面。你几乎看不到他们出手,也几乎碰不到他们衣衫,因为战斗早已结束,其余只留下静谧与尊严。
现在,我们只能悲叹这些传统已经失传,因为从1949年起,一系列措施导致系统性地铲除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许多古老 武术流派。一批曾经默默无闻但擅长几千年的养生秘籍的大师们,因被错误归类成会道门,被政府枪决。在这个过程中,李仲轩的师父薛颠就因其坚持独立思考而遭到了迫害,最终在1953年惨遭牺牲。
个人荣耀
34岁退隐江湖,与尚云祥保持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撰写文章,为后世留下珍贵史料与内行真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最后一位见证”,引起海内外巨大共鸣。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8
2025-03-29
2025-03-28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