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很多朋友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后,为什么会变成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看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去找底。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流动区域或者是养殖池塘这样的地方,那么水底通常都是厚度不等的“虚底”。如果用比较重的铅皮来找底,因为铅皮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换上钓饵时,由于饵料比铅皮轻,所以钩子就会沉到底部,浮标露出的目数自然就增加了。
我曾经用与钓饵体积相似的橡皮块来找底,但重要的是橡皮块的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了钓饵,就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厚实的水底寻找鱼儿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因为鱼儿看不到、吃不到这些食物怎么能成功?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会脱落,找到位准确;二是可以根据视觉上的粗细和浮标显示出的轻重来选择不同重量的小橡片。这使得操作变得十分灵活。这种四方形或立方体状的小橡片取材简单,只需将学生用的擦字 橡皮切成不同大小即可(这种形状与常规圆形或球形有明显差异)。但要注意选择以浮标2-3目所需浮力为基础,同时也不能太大或太小。
如果想要更精准地控制,可以采用“反向验证法”。例如,将5目排列好的双线连续挂满,然后调整直到达到5目再移至下方1目,看是否变为4目的状态。如果没有变化,则说明已经找到了一定深度,如果有变化,则继续往下移直至达到4目的状态,再将其恢复至原始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确定到底层是否合适。
最后,当使用新的食物替换掉之前用于测定的橡皮块时,如果食物比测定用的材料轻,那么浮标就会因为食物沉入水中而略微提升。此时,可以暂停,不必移动它,让它保持5目的高度,一边观察它如何反应,一边根据情况调整,以便尽快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尤其是在捕捉鲫鱼时,更需要谨慎,因为它们无法像鲤鱼那样挖掘泥土寻觅食物。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5-07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