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太极拳,源远流传至今,其创始故事与黄帝的智慧紧密相连。据拳谱记载,当年黄帝在山前偶遇一场生死搏斗:一只鹊与一条蛇激烈交战。鹊先攻击蛇尾,蛇首救援;接着换种姿态,鹊再次攻其头部,而蛇尾则紧随其后支援。这壮观景象深深触动了黄帝,他悟出非偶然之谜,从此留下太极拳的基石。
后来,这门独特的道家武功被张三丰等高人精心研磨和完善。他们将飞禽走兽的生存状态融入练习中,使技击和养生的理念得以并行,不仅锻炼身体,更是提升心灵。原始太极拳分为动静快慢四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独到之处。
(一)动部,即十三式,是整个练习中的基础,它要求通过意志去引导气息,让整体百脉通畅。(二)静部,则是技击实践的核心部分。(三)快部,又称后十三式,以十二套动作组成,在发力时需猛、暴、脆、快、硬。(四)慢部,即拜四方,以形挂意,用意推进气候,用气试验力量,最终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三合境界。
原始太极拳最显著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劲力上要兼具刚柔两者,只有刚柔相济才能形成坚韧不拔和圆润自然。而单纯柔软或过于刚强都会导致缺陷。(二)拳速上也需要兼顾快慢两者,一味追求速度会失去精细性,而只注重缓慢则无法展现出轻巧灵活。如果能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以及快速而不乱、缓缓而不滞,那么练习就会更加顺畅有效。(三)在技术应用上,我们应学习如何利用对手虚空进行反制,但更重要的是要看透对方的心机和手法,然后乘势而入,看破隙可施展招式。这便是真正掌握太极内外结合之道的一个关键所在。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