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入研究了陈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发现其与杨式太极拳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比如两者都强调心静体松、立身中正、虚领顶劲等基本原则,手臂动作也需要保持自然姿态。不过,在掌法上,杨式采用的是五指微屈自然分开,而陈式则使用瓦垅掌,指肚微后张,并且要求劳宫穴要虚,虎口要圆。另外,陈式的缠丝劲、蓄发力和呼吸运气技巧尤为突出。
学习陈式老架一路需要从基础到高级阶段逐步进行,这通常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稳固身体姿势,不让身体前倾或后仰;第二阶段是将呼吸与内气结合,使其按照拳架动作规律地流通,以达到内外协调;第三阶段是确保动作准确无误并自如,同时充足的内气支持;第四阶段要求既保证正确的拳架,又能发挥强大的内劲,并理解每个招式背后的意境和战斗含义;第五阶段是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让动作流畅而不费力,同时在打击时实现刚柔相济状态。
由于我本人多年来一直习练杨氏太极拳,对于学习了一年多的陈式老架一路,我已经感受到了气感,可以根据拳架要求做到有规律地运用呼吸来控制内气。这不仅使我的手脚产生麻胀感觉,而且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轻微活动。我对这一切感到非常兴奋,更喜欢这门武术。
90年代亚运会之后,我曾经患有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直服用各种药物以缓解症状。不幸的是,当我停药时病情又复发。在练习了陈式老架一路并感受到气感之后,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吃任何药物,也未再出现胃痛的情况,因此我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示例来探讨太极拳中的呼吸艺术。
首先,我们可以谈论“起与落”的呼吸配合。当手臂向上举起或下按时,我们应当均匀地进行腹部扩胸型鼻息,如同举起或按下时伴随着平稳的心跳一样。这种方式适用于整个 陈式老架的一系列起势和收势动作。
其次,“开与合”的呼吸配合涉及当双手展开或收拢时进行的腹部扩胸型鼻息。此过程中,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准备开始新的循环时,我们应当做一次深入腹腔的小幅度膨胀,以便接纳新鲜空气。当双手顺序缠绕至完成一个完整循环并准备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时候,我们应该缓慢释放空气,就像是在结束一个小小节奏旋转之前释放最后一点活力一样。
此外,“升降”、“屈伸”、“蓄发”、“旋转”以及“向心离心”的呼吸配合也是重要部分。这些不同类型的手臂运动对应不同的调整方法,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更有效率地获取氧氣,为我们提供更多精力的来源,从而增强整体健康状况。
总结来说,要想真正融入太极文化,并享受它带来的益处,无论是在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必须学会如何正确使用你的肺部去引导你的意识,以及如何将这种意识传递给你的肌肉。你必须认识到修炼意味着带着一种专注的心灵去探索你自己的潜能,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这项古老艺术所蕴含的情感丰富性。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