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提及的“形、气、神”是道家对精、气、神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是我们解锁生命科学奥秘的钥匙。因此,在太极拳养生功中,我们必须在三个层次上下功夫。在形体这一层次上,主要涉及站桩和开合动作。这是道家的“调身”之法。任何练习桩功或开合动作套路都会产生健身固形的效果。
桩功和开合动作套路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静功与动功。静功又细分为站桩和坐功。我跟随刘桐林老师学习内家拳中的静功,如三才桩、混元桩等。而少林拳中的童子拜佛等站桩也被我所学,但在教拳后,我对年轻人进行了区别对待,建议他们多学习一些。对于中老年人,我推荐选择内家拳或少林拳中的部分站框,如童子拜佛、弓步推掌等,以促进健康。
我还选取太极拳中的一些单列式作为站桩,如无极式、二手挥琵琶等,这些通常持续20-40分钟。在坐功方面,要求保持静心而不思虑过多,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宜过长,以身体舒适为准。
至于内家所练的动态运动,“气贯丹田、三盘落地”等,也适用于中老年人。此外,还可以参考达摩的洗髓经和易筋经,以及华佗五禽戏这些古代修炼方法,将其融入太极养生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练习简易24式或国家竞赛42式太极拳的人来说,“猫步”的练习需要坐在椅子上,而传统太极则无需如此。
在炼气这一层次上,即调息,我们应如同简单易懂的小儿戏般对待,因为这正是最能带来实效,同时祛病健身延寿的地方。对于习者们,要确保按照“十要”原则行事,即使在行动中寻求平衡,即使在移动时追求稳定,从而通过慢速训练达到呼吸深长而宁静的心理状态。
最后,在炼调神这一层面上,即调心,我们应专注于精神与肉体之间相互作用。在杨澄甫口述陈微明录的话语里:“太极之所以有效,在于它能够控制人的精神。”因此,无论何门派,其核心都是意守丹田,并强调调整身心,使得修养者能够达到不同程度上的健康效果。此外,内力培养不可避免地要进入一段安宁时期,与杂念一起排除,让血液流畅自然地流通,这便是在高超技艺背后的基础工作——一个没有杂念,只有松懈与平和的心灵状态。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维持一种既空虚又宁静的心境,一种不受干扰且全然专注的情绪状态,这便是最高级别的心灵境界——“空静”。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