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论“形、气、神”是道家对精、气、神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是开启生命科学之门的钥匙。因此,在太极拳养生功中,要全面提升这三个层次。在形体层面,主要涉及站桩和开合动作,这是道家“调身”的实践。任何练习桩功或开合套路都能产生健身固形的效果。 桩功和开合动作各有千秋,大体可分为静功与动功。我曾跟随刘桐林老师学习内家拳中的静功,如“三才桩”、“混元桩”、“定劲桩”等,以及少林拳中的站框如“童子拜佛”、“马步架打”等。此外,我还选取太极拳中的无极式、手挥琵琶、三单鞭等作为站框,以时间20-40分钟进行。坐功则要求保持静心,不宜过长,以至于不舒服。
在气体层面,道家称之为“调息”。虽然许多人将其视作过去气功师炒作,但我却把它视为宝贵的修炼方法,因为它简单易懂,却能带来显著效果,对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在精神层面,道家称之为“调心”。杨澄甫口述陈微明录:“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当意守丹田时,可以提起精神,使举止轻灵。修心可以筑基,而调心则能治病。三丰祖师曰:“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
此外,我们必须通过入静来培养内力,并排除杂念以让气血流畅。这一点已在上文中提到。在这里,我们需要进一步解释:要进入静态状态,从松弛开始,然后从心理上达到平和稳定的状态——即慈祥的心态与灵性的精髓。一旦头脑清晰,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以意导气,让周围的血液流通,从而达到空闲宁静的境界。
此外,还需掌握正确呼吸法,一般采用腹式呼吸,但初学者可以自然呼吸,只要随着动作熟练度提高,再逐渐转换到逆腹式呼吸。不过,这也需要时间和耐心,不应急于求成,以免出现憋气等问题。当腹式呼吸协调到位,也就是说,当你能够顺利地进行逆腹式呼吸时,那么一切就如同瓜熟蒂落一样容易实现了。但切记不要急躁,要慢慢来,让身体适应这种新的训练方式。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