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中国最有实战性的功夫释放身上的僵劲

作为一名练习陈式太极拳的选手,我深知,要想把身上原有的僵劲化掉,达到弹性内劲的产生,这并非易事。往往有些同行者在练拳过程中未能掌握要领,一年、二年、三年过去了,身上的僵劲依然没有完全释放,只能走出一套笨重而不流畅的拳架。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应将以下四个关键环节融入到我们的练习之中:

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画大圈的技巧。在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我们必须明确如何走好这条路程,通过从画大圈逐步过渡到画中圈再至小圈,最终达到无形圆转的境界。这需要我们投入一至二年的时间认真地实践,大幅度打开身体内部重要骨关节,使其得到充分活化和放松,从而实现身躯伸长,为接下来的练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我们必须严格遵守三节之理,即臂为梢节、身为中节、腿为根节,并且每个部分又有三节相互衔接。例如,在运用两臂进行圆形运动时,要注意肩肘手各自独立开合,而发力时则要使根部(胯)腰部(脊椎)与末端(手足)的动作协调统一,通过这种方式久而久之,可以让周身筋骨通顺,无论是静坐还是行走都显得自然轻松。

再者,我们还需精通缠丝运动法则,即螺旋缠丝技术,这是一种独特于陈式太极拳的训练方法,也是释放体内僵硬力量并培养弹性掤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举措或移动时,都应该尽量以上下前后左右正斜五方向交替出现,不断循环,以保持全身柔韧性和协调性,同时也能够促进气血流动,对身体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少使用肌肉力量,而是通过心意来引导气血运行,让身体自然地随着意志变化去行动。这样经过长期修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结构更加灵活,而且因为内外结合,所以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出潜藏于体内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形成真正具有弹性的掤击能力。

总结来说,将这些原则融入到日常训练中,并且持续不断地加以实践,是提升自己太极功夫水平、消除体内僵硬感并获得真正内外兼备效果的手段之一。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