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拳的起源
意拳,又称大成拳,是中国内家拳术的一种,源自心意拳(也称形意拳)。相传南宋年间,民族英雄岳飞创立心意拳。岳飞被害后,朝中奸逆处于对岳飞的恐惧,下令如有练习心意拳者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明末清初,浦东道人姬隆风祭拜终南山王庙,偶得王拳谱。姬依照拳谱,昼夜练习,反复研磨,深悟其奥遂将已失传的心意拳得以延续。
二、洛阳意拳简介
60年代,由杨绍庚先生从北京带到洛阳,并开始在那里传播。在2013年张三立先生在洛阳西工体育场成立“洛阳市意拳研究会”,向广大市民传播了这项古老而神秘的养生技艺。在2014年6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认定了该地区的“洛阳意炮”。这标志着这项古老技艺不仅在当地得到承认,也为其全球化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杨绍庚和张三立的贡献
杨绍庚是云南昆明人,他自幼酷爱武术,在上世纪40至60年代在王芗斋老师教导中精研了这一艺术。他不仅理论与实践都有极高收获,还协助成立北京 意炮研究会,为这一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晚年任河南省武协顾问、 意炮研究会顾问。
张三立则是1963年的河南省洛阳城出生的人物,他师从杨绍庚先生,是这一艺术第三代最具代表性的传人之一。张三立16岁就师从杨绍庚学习,从未间断对此技术追求,对其可谓如醉如痴。他经过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不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得到了一定的造诣,在技击和养生方面也有所建树。
四、医疗作用
据卫生组织调查现代人的身体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包括生活方式改变、高压工作等因素。此时,即便不是严重疾病,但身体机能受到影响,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正确运用《逍遥游》中的“站桩功”,可以帮助调整呼吸,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这对于提升整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五、“站桩功”的具体操作方法:
站姿要稳固,如同树木般扎根在地面。
双脚平行分开,大约肩宽或稍微宽一些。
体重均匀分布在双脚上,无论是在两脚平衡还是单脚站立的情况下。
双手自然垂放在两侧,或轻轻交叉放在腹前或胸前,以增强体态感受。
闭目集中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让呼吸变得深长而平稳。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量的手部动作,如提掌、大拇指按摩太冲穴等,以增强气血流通并达到放松效果。
定期进行站桩训练,每天至少20分钟左右,最好每天一次,但如果条件允许更频繁为佳。
六、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种动态系统,其功能活动是生命力的表现。当生命力充沛时,则外表光泽鲜活;当生命力衰退,则外表显现疲惫无力。如果能通过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修炼方法来恢复和维持生命力的正常水平,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此时即使没有疾病,也可以说是在保持最佳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生"之美妙境界。在这个过程中,《逍遥游》中的"站桩功"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既能够帮助人们减少压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们更加接近自然,与宇宙同步节奏,从而实现身心上的全面发展与宁静。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往往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