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内在力量,从意念到精气神,无不体现为圆周运动。这种圆周运动的两大基本力就是离心力和向心力。太极八法都是建立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基础之上,其中“捋、捌、採”属于离心力的范畴,“拥、挤、按、肘、靠”则是向心力的范围。在这些八法中,“捋”最能代表离心力,因为它必须既不虚动也不失实;而“挤”则最能体现向心力,它必须既不轻易施加于虚也不能使劲过重,否则就会犯顶这个大忌。因此,“捋挤”的结合最符合太极拳的原理,即“粘黏连随”。这应该被视作太极八法中的基本力量。
传统歌诀中有这样一句:“掔字意何解,如水负行舟。”这里提到的浮力与重力反映了一种对抗关系,这种对抗即是上推下沉。这就意味着要避免使用主攻性的拥劲,因为这与太极拳的大忌相违——即“粘黏连随,不丢不顶”。
有一位大师说:“拥劲主攻,是八法中最基本的用法。”然而,“拥”字本身指的是箭筒盖子,而不是攻击动作。“掔要圆撑”,虽然没有直接攻击含义,但更接近词义意义。所以,认为“拥势主守”,更贴近实际情况。
又有一首歌诀云:“捋要柔顺”,但是否真的能够通过柔顺来进行有效的捋动?事实上,要想成功地执行一个 捋式,就需要掌握比对方更加大的速度和力量,以此来制服对方。而如果只是简单地顺应对方,那么自己可能会成为受击的一方。这就好比说,如果没有足够快捷转身,一旦对方发起进攻,我们将无处可逃。
对于其他动作如挤、“按”等,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当面对强烈且迅速的反击时,只凭依赖于这些防御姿态,则很难做到有效防御,更别谈如何化解或回击。如果我们不能灵活运用自己的身体以适应各种情况,那么我们只好接受被打败的事实。
至于王宗岳先生著名论述《太极拳论》,为什么并未详细讨论过这些关键性质的招式呢?或者,他是否认为这些招式并不完美,或许他甚至觉得它们并不值得一提?
事实上,这些招式主要涉及手臂和躯干部位,没有涉及腿部技巧,这显然是不完整的情况。在理论书籍中,如《太极拳经》或其他相关文献,应该包含有关腿部技术的描述。
在定步推手练习中,我们常常发现步伐跟不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对手采取蹦跳式移动尽管消耗体能较多,但其发出的力量往往远超过定步推手所产生之势。但我个人并不支持这种蹦跳方式,而是倡导一种新的模式——"近步挤,退步捋" 的推手方式,这样可以自然而然地控制住对方,让他们不知道如何反应。此方法注重进退自然快捷,而非追求一步定的固定距离。
有人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松懈练习松懈打击。但仔细分析后,我认为正确的是静坐的心境练习静坐的心境打斗。“松静”的概念虽具关联,但却无法完全代表静默状态。而单纯使用一个劲去战斗也是无法战胜敌人的。武术中的双节棍与散打等都明白这一点,他们必须同时运用两个不同的劲才合乎武学原理——即顺逆两个劲配合使用,以此创造势能变化与压力的转移,比如开山眼若无举锤便无法砸锤,再者夯土若无举夯便无法砸土,所以任何讲不到顺逆之道的人都是空谈!
顺逆是一切宇宙规律的一部分,无处不在,从昼夜交替到四季更迭,从声波起伏到海浪翻涛,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搏动,每次肠胃蠕动,都展现了这一普遍规律;孙禄堂大师所言“順逆和化”,以及皮球弹簧球铁球三元之理,是最高级别的人生修炼哲学!由于任何一个方向都不会达到尽头,一旦达到尽头另一个方向就难以产生,此乃“力を尽して自然の空がある”的道理,因此孙禄堂大师不断告诫他的弟子们:“真正功夫第一重要的是平衡”,只有平衡才能让我们的训练充满节奏感,让我们的战斗充满活力,就像江河奔腾一般永无止息!
以上若有错误,请高人指教!谢谢!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