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中的三大招式揭秘入门必学的三害拳法

幼年时,笔者便跟随祖父李敦素先生学习形意拳、太极拳等内家拳法,常听祖父强调要遵守拳学规矩,避免“三害”的误入。继承了父亲李茂林和伯父李长林的武术智慧,我在多年的练习和观摩中,对入门“三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何谓“三害”

孙禄堂先生曾明确指出:“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他还说:“若不明了这‘三害’,练就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圣。”我认为在这些“三害”中,“拙力”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使用拙力的练习往往伴随着努气和挺胸提腹。如果能够戒除拙力,那么其他两种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拙力”的原因

使用“拙力”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师传不真所致,即老师就是那样教的,这表明了老师的重要性。其次,由于近年来太多比赛倾向于展示力量,因此很多人错误地用“拙力”来练拳,这看起来很虎虎生风,但实际上容易导致身体损伤。

“拙力的表现”

“拙力的表现通常体现在用心劲过大、眉头紧锁、前手用劲过猛、重心前移,以及拉动后足,从而造成气往上涌、呼吸急促,没有办法让气沉到丹田,也没有脚下稳固,只像浮萍一样。在实战中,它会导致阴阳不分、虚实不辨,不利于招式变换,而且可能给身体带来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二., 如何避免"三害"

练习要建立在中和之性的基础上

通过正确锻炼,我们应该克服自己的潦草态度,让自己恢复到良好的状态。这需要我们从开始练习的时候,就不要抱有一击必杀的心态,而是以变化为目的,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切不可急功近利,要知道真正的武艺是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起来的,不可急躁。

2.掌握正确训练方法

首先,要学会放松,我们需要通过九要规则站桩来获得肢体上的放松。久做之,则腰部、大腿、小臂都自然松弛。此外,在基本技巧训练时,我们应寻求一种松整劲。当发出手时尽量少用力量,而收回的手则多一点。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对比,使得气流顺畅进入丹田。而对于下肢要求重心放在后腿(除了垫步时),后腿踩实,用腰部推动膝盖,再由膝盖推动脚底。在同时转动身体时,用肩膀推动肘关节,再由肘关节推动手腕。这使得力量从内而发,无需外显刚硬,只需轻松自然即可。这就是 松活与刚整相结合的一个原理,没有松开就会僵硬无效。

以上只是一些初学者应掌握的一般要求,当熟悉之后,还需要基于松开基础,将散乱神气顺逆并进,将一切功夫引回到丹田,与元气融合慢慢积蓄,最终达到微而著实,不虚此事。所谓顺逆,就是打出一招立即停顿,然后回收精力,并与腰部配合,使得精华回到丹田,与先天元气混合,从而提高身子的健康层次。而缩劲则是在打出势后立即放开,用意将全部精华吸回,同时与缩腰提肛配合,让整个过程变得既柔软又坚韧,是修炼中的一个关键点。此外,每个打完一招后的停顿,都应该及时进行缩劲,以保持内部精华循环,为保持身体健康提供必要条件。不断调整自身姿势与呼吸,对抗日常生活中的疲劳,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这种修行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整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我希望我的这些粗浅见解能为大家带去一些启示,如果有任何不足或错误,请各位前辈指正!

标签: 对武术功法的认识烟雨江湖拳法秘籍排行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降龙十八掌小人图中国最厉害的武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