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极拳的精髓,我们常常会翻阅各种论述,结合自身多年的练习体验,总是感到意犹未尽。因此,我想分享一些心得,以期能够为同好们提供一些帮助。
在一次偶然间看到的一本关于拳学的书中,有一句话“移步重心定,落步重心移”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认为,如果只停留在重心的概念上,无论是定还是移,都无法完全揭示太极拳独特的运动哲学。太极拳是一种以大脑支配为基础的心智运动,它不仅仅是肢体动作,更是一个用意来塑造意境的过程,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先有意再有形,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到太极拳的实质。
我自从四十多年前开始学习太极拳(现在已74岁),先后拜师于郑时敏和王培生老先生,对于悟透太极真谛一直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标,同时将所悟之点滴传授给每一位爱好者,也是我终身的大幸事。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严格遵守我创立的小要求,如“移步先动意,用形去追意,落步先将意落实,形在追”的理念。
太极拳是一种知觉运动,“动知者易,运觉者难”,手足不配、数术难合,要练出内劲并提高功力。
在每个动势之前要反问自己是否能感知火候和周身规矩是否合适,如感觉稍有不合,就要迅速调整。
基于这些原则,我研修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入门基础方法之一是《原地定步云手内练法》。
这种内练法称为“整体大用意中定”,它简洁明了见效快,是解决长期纯功不能转化的问题。这也让我明白了“ 意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数术”相结合,使得练习更有效率。
之后,我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掌握规矩来提升功夫。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向我询问:“我们怎么才能打出真正有效的手?”我告诉他们,只有找到瞬间虚实变化中的火候,这才可能达到高深境界。而这火候来自于对太極運動規則(阴阳之理)的理解与运用,即开合、虚实变化皆在運化轉關之機,最终达至虚灵境界,就像古代解牛或阴阳鱼图中的S形边缘一样微妙。
因此结论应为:只有把握住微末之分双轻掌握与运用,即可达到火候。而准确把握这份火候,则需要认真老实地依照太極運動規則去學習與練習,不可马虎。此外,还需注意身法上的端庄匹配,与规矩相辅相成,如突臀弯腰、喉头抛等各项必须做到的身法规矩,只要丢掉其中一项,便丢掉了整个系统;而且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避免成为病手病脚,从而掌握时间和空间以及虚实微末之间的情景变化,从而获得真正高深无穷丰富无限美好的武功秘籍效果。
最后,由北京紫竹院聆涛亭教授吴式太極拳已经多年,并不断纠正学生们不符合规范的动作,让他们明白只要按照规则打就舒服;同时也不强迫速度,而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力量强弱结合自身情况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基本能力日久天长逐渐感受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内涵,最终进入门槛。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推手要诀》的学习,加深对螺旋劲抽丝劲等特殊技巧了解,并最终达到懂劲状态,为那些愿学习并研究的人提供更多信息,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一博大精深文化,以期早日登上这一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