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之精髓,非在肌肉的力量和速度,而在于内在的气势与灵动。练习时需深入理解空松圆活之道,让全身如同充满气球般,气势要能够腾挪而不受束缚。两手无论高低移动,一前一后,一左一右,都能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化。两腿也无论前进后退或左右旋转,以及虚实变换,无不随意所欲。
日久功深,可以不知手舞足蹈的情景达到。明白了原理,并且熟练掌握了身体的姿态,用意运用气息巧妙地发挥其效果,那么每一个举动都将自然而然地合乎规律,没有什么是错误的。
首先,要确保尾阎正中,即脊骨根部对准面部中央。当迈出左步时,微微向上抽起右胯,以此托住左胯;当迈出右步时,则反之,当尾阎正中,便能支撑八方并自如旋转,从而得力。
接着,要分清步法中的虚实:虚并不完全没有力量,而是在内有预备动作,即为腾挪;实也不完全占据,不应贯注精神,只需上提即可。此外,在弓步蹬腿时不可完全占据,也应分清一虚一实,不然便会出现双重病态。
两肩须松开,不使用丝毫力度,用力则无法舍己从人、引进落空。而沉肘即肘尖常向下沉,这意味着肘部要保持一种下沉的状态。在行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前臂和股 muscle 的内心腾挪,使它们既灵活又圆滑。如果股 muscle 不被保护,则竖尾失去力量,最终导致整体失去控制。
养气是太极拳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必须直养于丹田,没有损害,同时涵养于其中,无伤。这要求练习者能够将意识投入到身体各个部分,使其成为真正的一体化运动。在蓄劲方面,也需要曲蓄以存留余裕,并使劲蓄于脊骨内部吸收、发放呼吸,如同吸水则自然提升,再拿起对方一样;呼吸则自然降下,再放掉对方一样。这就是以意运用气息来进行太极拳呼吸法(这里指的是“开”、“合”、“蓄”、“发”,与我们平常的呼吸不同,请勿混淆)。
太极拳是一门精细技艺,其特点不是靠蛮力大手快,而是通过悟透它背后的道理和熟悉其身体语言来实现。一开始应当从控制胸腹、拔背、裹腰带、护腕等基础动作开始,然后再逐渐学会提顶、吊裆等更高级别的手法,最终达到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明的地步。
接下来,是寻求敛气,让精氣神聚集于脚趾、二话间之间,周围环境仿佛消融在你的存在中。一旦达到了这一境界,你就可以无视外界干扰,全凭自己的意志行动,每一步都是顺应宇宙规律的一部分。你还应该学会如何进退旋转,这些都是建立在腰椎稳固基础上的最重要技能之一。当你能够顺畅地进行这些基本操作,你就已经接近了最高境界——静坐产生生命力的能力,因为静坐不仅仅是不做任何事情,更是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从中生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后,我们来谈谈打人技巧。在打击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先设定好自己的位置,然后根据对方攻击方向调整我的防御策略。我不会直接抵抗对方,但我也不会让他们轻易攻破我的防线。我利用他们提供给我机会,将他们自己推向边缘,再迅速切割出去,或许甚至还能把他们推回原位。这就是借助敌人的力量制胜的一种方式——四两拨千斤。而这恰恰是我所追求的心智战术——利用敌人的攻击反过来加强自己的防守,而不是单纯依赖自身的力量或者速度。我只使用一点点我的想象力,就可以让我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却又实际上只有一小块钢铁。而这个钢铁块,就是由我主宰所有,它永远处于最佳位置,与整个世界同步运行,就像是水流一般自由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