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论“太极”:太极真的是个好东西。太极就是划圆,是有氧运动。但那些招式是无所谓的。关键是太极的意。太极上的道理也都非常得好。
筋骨:我问:你是否遇到过天然的筋骨强健,而且身体协调、身手灵活的人?这样的人多不多?与这样的人交手会怎样?家父的回答:遇到过。但这样的人不多,百人中难有一二。遇到这样的人,常常会出现僵持的现象。这时,就看谁更耐得住性子。一般,谁先耐不住,谁先心浮气躁,谁就输。但很少遇到这样的对手。我说过,我根很稳,我不动,基本上没有人能弄得动我。
家父时常会和我提到这样的一次经历:
在部队时,有一个大个子,他人高马大,而且也非常得灵活。此人的摔跤在部队也非常得出名,可以把重机枪举上三十四下,没有喘息。此人的摔跤技艺,在部队也是出了名,无人能够比肩。他曾参与文工团表演,我们偶然间相识,一次吃完饭后,在众人的怂恿下,我们比试摔跤。在交手后,我们缠在一起,当时,我本不想动手,所以也不想进攻,而他主动进攻,他试了很多方法,都弄不到我,也许是他平时的名声太大了,他渐渐开始像一头发狂的狮子一样,要把我吞掉似的。当那时候,不知怎么搞地,他突然一头载到了旁边兔子的窝里去了,全脸都是兔屎。而周围战士们观望了一阵,最终理解过来,便热烈鼓掌!
这个例子,每当我们聊天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他都会告诉给我听。“至今,我也不知当时是怎么回事”,这句话他说了不知多少次。
力、气、意:行气之机构。力从气中来,气从意中来。
养炼悟:我问按你的说法,你养也是炼,你悟也是炼,如果养好了、悟好了,不用炼也可以达到炼效果,是吗?家父回答:“是这样的。你是我儿子,我不会骗你的。”
关于推手与摔跤,与其它经历不同,这一次发生在他住我的房里(约四年前吧),某日早晨,一位多年前的老朋友在公园练习武术,他们相逢便谈起推手,此人对推手甚为倾心,并为家父未练此类武功而深感遗憾。
双方讨论兴致勃勃,那个人非要让家父尝尝推手,让家父把手放在他的,然后叫家父亲抖,那个人根本没反应就坐在地上了,然后敷衍了一番便告辞去。
还有几件怪事,但最奇妙的是,从未实践过任何武学训练,却依旧保持着卓越水平,从小至今,无论是我或兄弟联袂挑战,都未曾胜出。他并不认为自己真正擅长某种特定的风格,因为每场战斗都如同探险一样充满惊喜和挑战,对于这种生存方式,他总是在寻求新的体验和理解,以此作为生活中的乐趣之一途而已。
别人才总是在询问这些年是否仍继续练习。我则向他们解释,即使没有正式锻炼,只要心里不断回忆过去经历中的瞬间决断和精准操作,就等同于每天都在修行。不需像他们那样每日必做功课。一切皆为了内心净化与提升自我,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礼物,因此即使平凡琐碎之事,也被视作修行的一部分——每刻都是打造自我的机会,无需特别仪式或教导便可达到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何处何境,只要记得这一点,即使置身于忙碌繁杂之中,也能保持内心清澈并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世界,它将成为生命旅程上的不可替代伙伴,为你指引方向,为你提供力量,使一切困难都显得轻松愉快。
放松至关重要绝大数情况下身体都是松开,只是在那一点点瞬间身体突然变得紧绷,然后又恢复成松开状态。
我的一些经验经过反复思考,我始终无法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对方失去平衡且跌倒下来,而且似乎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就这么跌倒了,而且跌成了狼狈模样。
然而,对于一个实战高超者来说,其几个核心技巧足矣,而不是千门万计;虽然许多传统技巧丰富而美丽,但它们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真实战斗中,更适合作为展示技术娴熟的手段。
对于家的精神习惯---一个人静坐抽烟--- 家爸称其为精神。他说,你看似一个人静坐抽烟其实正在进行着自己的修行。
关于两年的对话记忆深刻----谈及放松集中直至午夜深沉-----随后突如其来的问题,“假设现在有个体格强壮肌肉发达横宽竖大的歹徒站在你的面前,你是否有把握打赢?”
“如果此人要对你的母亲或者女儿造成威胁,你能否保证一定能够制服?”
我摇头承认自己可能不足以应付。而这让我父亲叹息:“哎呀!你还没领会啊!”
关于卧式练法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之一。在笑声之后严肃地说,“如果真的如此设置一个武馆,将十几张床铺排开,每位学生睡觉的地方睡醒还是那个样子。”但笑语后的言语正义,“若用心去悟,这确实是一种修行,同时更接近真理。”
关于我们的家族功夫究竟属于哪一门派系分类,有些朋友提出质疑,但根据家的讲述以及实际表现,可见他的武艺并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一触即发之才能代表性的综合型 武学体系
关于击出的力量运用吸入呼吸守势其中任选一种自然流转,或许是一个微秒差距,其中包含吸入呼吸守势之间自然流转,或许连微秒都不够短暂只需嘀嗒一下即可完成全部过程只是因为整个过程几乎同时展开产生效应所以感觉像是几乎同时完成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过那个分辨能力范围
当对方准备攻击而我们尚未行动之前,用到的力量只有必要量;当对方攻击并欲靠近我们,则我们的防御策略需要迅速调整以迎敌。在这种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即便是不使用暴力的方式亦须具备高度敏捷性及判断力,以避免陷入混乱且危险的情形
最后,还有一段记忆值得再次分享----一次友好的比试 太极拳师王老爷子的挑战----尽管两人互相推搡数分钟之后王老师被迫坐在地,但是最终王老师并非生气反而赞赏了家庭成员独创的一套秘密技巧,并询问源由——这是家庭成员坚定信念“如何来你们就如何去”的智慧所致
因此,每当家庭成员提起推拉艺术都会重申这句箴言:“如何来你们就如何去!”
2025-04-07
2025-05-08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
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