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过程中,有许多朋友们在寻找底部时经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料为什么就变成了4目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你注意了使用的物品和钓饵之间的差异即可。例如,在自然环境中的稳定流动区域或养殖池塘中,水底通常会有厚度不等的“虚底”。如果你用比较重的铅皮来找底,因为它比钩轻很多,所以一旦沉到底部,就可能落在较硬的“实底”上。当换上轻质饵料后,由于其重量小于铅皮,浮标就会显得更高,因此浮标显示出的目数增加了。
我曾经尝试用与钓饵体积相近的大理石块来找底,但需要强调的是,大理石块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大理石块超过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想象一下,用既硬又重的钓饵在虚底较厚的地方进行垂钓,鱼看到却吃不到,那还能成功吗?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来找底,其理由有二:一是不会掉落,一定准确;二是可以根据视线粗细、轻重选择不同的橡皮块。这种四方形橡皮块由于形状独特,对鱼来说不习惯,不容易被吃到,因此找得比较顺利。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以浮标2-3目为基准,或稍大于 钓饵,但不能过分偏离。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反向验证法来检验是否已找到正确位置的人,可以这样操作:首先将橡皮块双头固定到底部,当得到5目的浮标时,再把它往下移1目,看是否变成4目。如果没有变化,则说明已经找到正确位置。这方法可以确保找到正确位置而不会过深。
最后,如果换上新的轻质钓饵后发现浮标随之升起,可以暂时保持原位或再次调整至5目的状态,这样既保证了未错过,而也留出了适应性空间。此外,对于一些人感到不安,不确定是否真的找到合适位置,我认为宁愿花些时间确保每一步都踏实,即便稍微慢一点也是好的,尤其是在捕捉鲫鱼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让食物穿透虚层,因为鲫鱼并非像鲤鱼那样掘泥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