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意拳之创立,旧传有三说:
一曰“心意拳为印度高僧达摩所创”。相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达摩泛海至广州。武帝闻之,派使者迎其至建业(今南京)。后因话不投机而离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九年后圆寂。大同元年(535),葬于熊耳山定林寺。达摩死后,始有其传播武技之说。后来,又有了关于其创立心意拳的传说。
二曰“心意拳为岳飞所创”。此说最早见于文字的是曹继武的“十法摘要”。曹氏云:“惟此拳者则出自宋朝穆王。”戴龙邦承其师曹继武之说,于乾隆十五年(1750)为“拳”作序云:“岳飞当童子时,受业于周侗师……”
然而,这两种说法均未能得到史学界普遍认可。考诸史册,《宋史》卷365《岳飞全传》,洋洋近万言,却未提及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事迹。此外,一些私人著述,如徐梦莘、熊克、李心传等,也无一字提及岳飞创心意术。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种说的缺乏历史根据,更显得不可信。在追寻真实历史时,我们应当依靠可靠的文献记载,而不是盲目接受流行文化中的故事。而且,从逻辑上讲,如果一个人的生平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创建一种新的武术体系,那么他就不太可能成为这种武术的一位创建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专家认为这些故事是基于误解或虚构,并非事实性质。
因此,在探讨任何古代文化遗产之前,我们都应保持批判性思维,对待各种信息进行仔细分析,以确保我们获得的是真实而准确的知识。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