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钓友们在找底时遇到的一个常见疑惑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浮标露出水面3目挂上饵后,为什么会变成4目呢?今天我们就来解析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需要考虑你使用的找底物品和钓饵之间的体积和重量差异。如果是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稳定的静流区域或是养殖池塘等地方,水底通常会有厚度不等的“虚底”。如果你用了一块比较重的铅皮作为找底工具,它很容易穿过虚底落到实-bottom上。当你换上钓饵后,由于饵比铅皮轻很多,钩子就会沉到底部,但不是落在虚顶表面,就是埋在地下,因此浮标露出水面的目数自然就增加了。
我曾经尝试使用与钓饵体积相仿的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并强调橡皮块大小和重量应该与钓饵接近。一旦橡皮块的重量超过了某个程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不难想象,用硬而且重的钓饵在厚实的地基下进行鱼竿,那么饵就能穿过地基落到实地上了,而鱼却看不到也吃不到它,这怎么可能?
我喜欢使用小型橡皮块作为找底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不会脱落,二是可以根据视觉标记来选择合适大小和重量的小型橡皮块。这使得我能够随意选择合适大小和重量的小型橡皮块。这些四边形小方格不同于常规外形多为椭圆形或球状的小方格,他们多出棱角,使得它们对鱼来说更不习惯,更容易被忽略,从而找到地基变得更加顺畅。我认为这样的选项应以浮标2-3目的浮力所需之重为宜,或稍大于钓线上的刻度1或2目即可,不要太轻也不要太重。
如果想要捕捉灵活无力的鱼,可以将橡皮放在下方;对于坚韧不拔的大鱼,则可以直接将其悬挂于 钩尖。此外,还有一种叫做“反向验证”的方法用于检验是否已经找到地基。例如,如果调5目,然后将它悬挂至双层的地基位置,并观察是否变成了4目。如果没有变化,那么说明已经找到地基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调整一下,让浮标回到5目的位置即可。这一方法确保了既能准确找到地基,又不会超越预定的范围。
最后,当你换上实际用于捕捞用的食物时,如果食物比之前用作寻找的地垫更轻一些,浮标就会升高一点。你可以再次让浮标降至5目的位置,也许暂停一下不要动,就这样先开始看看结果如何,再调整即可。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并没有完全确定是否已经找到正确的地垫,我建议花些时间确保这一点,因为特别是在捕捉鲫鱼时,一定不能让食物穿过虚地陷入真正的地垫中,因为鲫鱼无法像鲤鱼那样挖掘泥土寻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