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太极拳的智慧融合:杨志英在武术万维网官网上的探讨,回归自然的艺术之旅
孙子,名武,字长卿,是春秋末期齐国的人物,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军事著作,它不仅对我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部书包含了《计篇》、《谋攻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等内容,其中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略原则,并强调全面综合分析敌我双方的矛盾,以及掌握战争客观规律以求胜利。
太极拳作为一种防守型技击艺术,其两大基本理念之一是“柔能克刚”,这与《孙子兵法》的思想相呼应。它并不主张主动出击,而是提倡静待敌动,“挨何处,何处灵活”、“意在肘肩胸腰股”的精妙运用,以及“制人而不伤人”的高雅文明追求,这些都体现了《孙子兵法》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理念。
此外,《势篇》中的混沌形圆以及木石之性安危对应,也反映在太极拳中,“环形防御、首尾呼应”、“圆则活、方则滞”的运动方式上。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无往无前、变化无穷的境界,如同江河大海一样永流不断。
再者,《虚实篇》的微乎其微至于无形,无声可窥,对手分散的情况下,我专而敌分,这也是太极拳行功走架时所追求的一种状态——周身气如车轮,无懈可击。在此基础上,还有敷盖对吞四字秘诀,它要求练习者必须同时存在于四个字之间,以便因敌变化随机所用,从而演绎出太极拳神妙绝艺。
最后,《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表达的是通过了解自己和对方才能因敌变化,最终达到借力打人的境界。这正是在推手中磨炼出的本领,即通过正确安排自己的身法服务于推手,同时将推手视为仍然走架,有人看作无人的过程,从而实现知己知彼,不被对方牵着鼻子的随波逐流,而是自主掌控局面。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4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