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这样的百分之分鬆柔的实践,它是王宗岳门所说的太极拳,即太极拳的祖师王宗岳发明的那一套。至于各家太极拳要有多少百分比的鬆柔,这个问题外人不便置喙。
卖瓜说瓜甜,好坏不需争。当涉及到百分之百鬆柔的太极拳,是不是最好的太极拳,这点完全不需要讨论。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武术是比较好的;因此有关百分之百鬆柔的太试拳,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讨论。
要粘就要大松大柔。这就是为什么 太极拳必须大松大柔?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它合击时要“粘”,“粘”是祖师王宗岳规定的一种技巧。如果你想像烂泥巴一样沾粘在墙壁上,或像胶水一样沾粘在别人身上,你必须达到一个非常大的松弛状态。如果有人以為自己不必达到这个程度,便能够把敌人沾得死死地,那一定是不懂“粘”的技巧;如果他把“粘”搞错了,还能把敌人沾得死死地,那一定他的敌人才差,或者他的敌用蛮力或硬力顶他。
刚柔参半、刚中带柔到处都是,不是我们独有的专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反问:世间大部份的武术,包括中国的小小外家和其他国外武术,都几乎也都是不断强调“刚柔参半、刚中带柔”的 武术。世间根本没有一个人会承认自己的武术是纯正无疑的话语。如果我们说我们的武术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有什么特别值得在整个武艺界一提再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我们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所以我们才独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坚持100%的大松、大软,而不是那些只是一般性的运动方式。除去这个最高境界,大松、大软,只是一般性质,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宣扬的地方。
练习过程和目的之间,有些人的看法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是练习的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目的。”但我觉得,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打败某个人,那么你同样不能忽视那个过程。而如果那个过程本身就是目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目标,也许有些东西就会变得模糊了。
各个派别的大师们都还在这个学习和实践中的阶段。我觉得,他们应该按照他们口头禅去做一些更深入的地面工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解释上。这至少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人来说更为实际一些。
事实上,练习和目标并不是两回事,它们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你如何练,就该怎样应用;你的方法,就是你的结果;它们不能有丝毫偏差。此外,有些人故意将这些概念弄混,以此来迷惑新手,从而使他们无法正确理解这些原则与规则。
任何形式的一定靠着一种非常精细微妙的情感来运作,用力的同时保持灵活性,要知道,无论是在力量还是速度方面,最终都会导致失败。而且,如果你想要达到真正完美无缺的地步,你需要不断地调整,并且接受新的挑战,以确保你的技术不会僵化或过度发展,使其失去了灵活性与适应能力。在这一点上,我相信我的观点不会让任何对此感到困惑的人感到满足,但我希望它能引起思考,让人们重新审视他们对这一艺术形式认识的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到他们自身以及整体文化环境中的其他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