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庭,1937年1月出生于杭州,是一位著名的材料科学家和太极拳爱好者。他曾跟随牛春明学习杨式老架,六十年代到北京后,又师从刘晚仓学习吴式太极拳。七八十年代,他又跟高占奎、朱怀元学习汪永泉传授的杨式老架。在他的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了站桩对太极拳功夫提升和理解加深的重要性。
在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一节,这强调了练习静力对于提高劲力的重要性。另外,“定之方中足有根”,说明了站桩时需要稳固的脚步。同时,太极“八卦九宫桩”谱指出,“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这表明了动作要基于静止状态进行。
陈耀庭认为,无论是无极桩还是基本的太极桩,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无極掌握正确姿势并保持良好的呼吸之后,可以进一步探索撑抱劲和升降变化。此外,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感悟松随不求、内外合一以及气沉丹田等理念,并通过自然而非刻意地练习上下交换,以达到松沉为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陈耀庭强调,要避免过度追求新奇或使用力气,而应注重舒展松弛,同时要内动得自有象外,即通过内部运动产生外部效果。这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的心理控制能力和意境感受,以及能够自然呼吸、控制身体各部位的放松与收紧。
他还提出了四句话概括站框训练要领:“坐功全在一抱中,不求新奇找舒松;内动得自有象外,用心练松,无意成刚。”这些指导旨在帮助修炼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站立姿势所需的一系列技巧。
最后,在总结其60余年的学打经历后,陈耀庭特别提到了几位先师们关于腰胯练法的要求,如牛春明强调腰胯应如同毛驴拉磨般活跃;杨禹廷则建议将腰比喻为车轮,让它像车轮一样旋转;吴图南则提出“外带内”的概念,即让肢体以柔软方式支撑起整体形态;而汪永泉及朱怀元则坚持不要蹲立,也不塌腰,并且强调盘架子应当由腕子来支撑。
综上所述,对于想要提高自己太極武術技能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想达成借力使力的效果,那么就需要专注于“用意不用力”的修炼方法,以及按照大师们提供的小小提示去调整自己的身手,比如保持住腰部柔韧性,使整个身躯都能顺畅流转,就像是那只被人牵引着行走的大马一样。而不是硬是用力量去推进每一个动作,这样的做法会导致身体僵硬,从而无法真正实现那些精妙绝伦的手段。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