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人拳,起源于古老的山区,这里的人们生活在狭窄的谷地中,与自然和谐共存。他们的身材矮小,适应了这里崎岖的地形,他们的手足灵活,是为了在丛林中敏捷地移动而发展起来的。这一地区气候湿润,天空常被云雾笼罩,因此人们习惯了低姿工作,即使是燃烧木柴也必须蹲着,因为烟雾充斥整个空间。如果有人想要偷袭,这些居民会利用这股浓烟保护自己,同时从容地使用武器或火棍迎击。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技能最终融入到了他们的武术之中。打猎时,他们学会如何迅速躲避树枝和荆棘,以此来捕捉猎物。这些经验成为了他们战斗技巧的一部分。在部落间发生冲突时,这种战斗技巧得以展现,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秘密传授的技术。
瑶人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武学,他们不会刻意练功,而是在日常劳作中自然学习到力量与灵活性。比如,在舂米过程中学会坚韧不拔,在筛米过程中学会快速反应。这就像猿猴一样灵巧,又有虎豹般的勇猛力度。
据族谱记载,徐氏家族原本来自江西,一位朝廷武官在明洪武年间被派往贵州平乱,当局驻军并定居于黎平府,从此成为当地居民。随着时间流逝,徐氏子孙放弃了政治生涯转向商业活动,最终成为大族之一,并接受了瑶人的拳法训练,使其家传之战场技艺与新知识相结合,将其称为逢门拳。
逢门拳保留原始技术同时也有所创新,它不再仅仅是低架单一动作,而是包含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多变动作,以及贴身夺位、封门拔根等高超技巧,其基础仍然是<圈手>母拳加上乱环诀,可进行无限变化。而步法则采用身带步式,也称为<圈步>;器械方面,只有棍法,没有复杂套路,只有一种单纯但深奥的修炼方式。
总结来说,逢门拳不是一个简单的格斗艺术,而是一种将古老智慧融入现代实践的心理体验和身体语言,所以它没有任何表演性的外观,只能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其价值,不似其他艺术形式那样追求华丽表现,更像是只杀敌,不做表演的一个隐蔽存在。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
202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