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书法艺术的融合探究 形意拳最怕被墨水绑架

学习书法已近三十载,主攻隶书。2010年8月,我开始接触太极拳,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书法的角度去体会太极拳给人以“心为笔、画为拳”的感觉。下面,我将浅显地探讨太极拳与书法相融之点:

一、练习太极拳时需站稳如“浑圆桩”,力量来自地而非空中。这同样适用于站姿写字,如果力量到达毫端而气先安定两足,则如何能挥洒出苍劲有力的字迹?

二、“想要精通传统太极,一定要步入其内;这正如初学书法必须掌握基本笔画一样,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功夫!无论是每个动作在太极中的演绎,或是在书法中的每一个笔划,每个部分都是重中之重。”

三,如同42式中“搂膝拗步”的舒缓推掌动作,在书法中亦需每笔收好,不急于落笔,以确保稳固后再提起。文武并进,却各得其所。

四,练习者首先要达到“松”——一种只有自己悟到的状态,只有真正松懈,你才明白老师讲的松是什么感觉?比如杨式传统42式中的云手,老师强调肩部放松。如果不能放松,就无法协调动作!我曾被迫耸肩,这样的动作既不舒展又不到位。在打击游戏中学会放松吗?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范曾先生谈中国書法美的一段话:“现在流传下来的帖,比如怀素的《苦笋帖》或张旭的《肚痛帖》,这些便条留了下来,现在成了書寫至宝、千古杰作,为何?因为他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很随意(用筆自由自在);好書就是在書家不經意與放鬆之間形成的。”學書也講究一個“松”,這個「松」是指只有心氣平和才能「放鬆」身心去臨摹和創造,也就是說只有靜下來才能沉下去……

五,从一年多来深感悟到:太極拳所说的「力」与書寫藝術所说的「力」是一回事,這種力不是大力士或粗壮工人的拙劲,而是久練出的內劲,即由意生而至於力。此外,兩者的共同點無論是形態還是內涵要求都高且嚴格,每個動作或筆劃都需要精准執行。

六,如果只是表面的模仿,而不是深入理解,就像没有掌握運筆技巧,不懂横竖撇捺运笔时的起、行、收,就临碑贴,那么一辈子都学不到真功夫。

七,无论学习书写还是练习太极,都需要具备精心苦心恒心!就像学书要先执笔运笔,再学基本笔画结构,最终学章法布局,然后选好碑帖临摹相间,吃透一种风格后再涉猎百家方能创出自己的风格;而练习也讲:①手合,即五指自然伸开微拢;②身合,要做到身体中正沉肩坠肘虚领顶颈屈膝松胯。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如我选择了杨式傳統太極拳!

八,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意”起作用,使运动员思想集中专一;此外,无论是否同时进行呼吸控制,都必须配合完成每一个动态或静态操作。

九,与学习其他艺术一样,无论是在文字上还是形式上,我们应该追求节节相贯连贯性,而不是断断续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通过点画结合空白空间来构建完整作品,以及通过黑白布局营造丰富情境的手段。而这一切皆源于我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对艺术本质理解上的共鸣。

十,将陶冶情操健体祛病延年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时保持刚柔并济的心态,这对于提升个人品质以及提高技术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加灵活多变的问题解决能力,对抗各种挑战,并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