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书香融合24式太极拳口令的书法艺术探索-李毅强

学习书法已近三十载,主攻隶书。2010年8月,我开始接触太极拳,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书法的角度去体会太极拳给人的启发,感觉就像心中有了画。下面,我将尝试浅显地探讨太极拳与书法相融合的几点感悟:

一、在练习太极拳时,我们必须站稳“浑圆桩”,力量源自地面。这同样适用于站立写字,如果力量到达毫端,就需要先稳定双足,这样才能挥洒出力充沛的笔墨。

二、要想精通传统太极拳,就必须掌握好每一个动作步伐;同理,在初学书法时,也必须扎实基础笔画。无论是太极拳中的招式还是书法中的笔划,都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三、例如,“搂膝拗步”这一动作,是通过“搂膝推掌”来展现舒缓的一致感。在书法中,每个笔画都需收尾得当,不急于落笔,以确保整体平衡和协调。

四、练习太极的人首先要达到“松”的状态,这种感觉需要个人领悟,只有真正理解过后的放松感,你才明白老师所讲“松”的意境。比如,“左右云手”这一招,老师不断强调肩部放松。如果没有放松,那么动作便无法协调。我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发现自己耸肩而非舒展,这让我联想到范曾先生关于中国书法美学的话:“现在流传下来的帖,比如怀素的《苦笋帖》或张旭的《肚痛帖》,都是写便条留下的,它们成为了千古杰作,因为他们在写字时非常随意(用笔自由自如);好的書寫就是在書家不经意间形成。”我也深刻认识到,无论是在打击还是临摹中,都需要找到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和自由,让身体自然而然地运转。

五,我学打一年多后,对于太極與書術之間所謂「力」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這個「力」裡,並不是粗暴或強勁,而是一種久練後內斂出的力量,即力的起始来自於志趣,而到了實際操作時則是由內而外生發。此即為兩者共同之處,不僅要求外形完善,而且内涵丰富且严格规范,每一步每一筆劃都須達至完美無瑕。

六,如果只停留於表面的模仿,而非深入理解,则無從求得真谛,就像沒有掌握運筆技巧,臨碑亦難取得進步,一生學習不著落底。

七,无论是學書寫還是學打擊運動,都需具備耐心细致的心思,以及对细节追求卓越的心态。而且,在选择工具上也有所不同——对于我来说杨式傳統大刀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选项!我的老师并没有急于教给我套路,而是让我走過“ 太極步”,这要求你要领悟其中道理,然后每天坚持100次这样的脚踏,使其成为日常锻炼的一部分直至三个月后,再进入正式学习42式的大门。我记得每次练习的时候,他总是在提醒我们,要做到外三合,即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眼合,這樣才能保证身體各部份緊密結合。一旦領會了這些原則,便能為未來進行更高層次的大刀艺术打下坚实基础。

八,无论是在运动还是创造艺术作品中,都有一种精神支柱——专注和集中。这两者的运动过程都要求呼吸配合完成每一个动作或绘制出来的一切线条和结构,使它们紧密相连,从而产生生命力和韵律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两者都是以气为本,以意为核心,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内容丰富同时又保持严格规范规则性的结合体。但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够塑造出既柔软又刚劲,同时具有韵味并且充满活力的作品。

标签: 武林人物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